返回第 259 章(第1/4页)  苏东坡文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服除,十二月侍老苏舟行适楚。按先生《南行前集序》云:“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焉,谓之南行集。”

    △五年庚子(1060)

    是岁先生年二十五,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有《新渠》诗,其序云:“庚子正月,予过唐州,太守赵侯始复三陂,疏召渠,为《新渠诗》五章,以告于道路,致侯之意。”

    △六年辛丑(1061)

    是岁先生年二十六,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有《应制科上两制书》及《上富丞相书》,又有《谢应中制科启》,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按先生有《感旧》诗序云:“嘉中,予与子由奉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子由年二十三耳。”是年十二月赴凤翔任,与子由别,马上赋诗。到任有《石鼓》诗云:“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政见鲁叟。”又有《凤翔八观》及《凤鸣驿记》。

    △七年壬寅(1062)

    先生年二十七,官于凤翔。二月有《诏郡吏分往属县决囚作诗五百言寄子由》,又有《壬寅重九不预会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诗,及按《志林》有《论太白山旧封公爵为文记之》。是岁嘉七年也。又有《记岁暮乡俗三首》。以子由《和守岁》诗考之,云“顾兔追龙蛇”,子由注云“是岁壬寅”,乃知《记岁暮乡俗》三诗,作于壬寅岁矣。

    △八年癸卯(1063)

    先生年二十八,官于凤翔。作《思治论》。

    △英宗皇帝治平元年甲辰(1064)

    先生年二十九,官于凤翔。

    △二年乙巳(1065)

    先生年三十,自凤翔罢任。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治平二年罢还,判登闻鼓院。英宗皇帝在藩邸,闻先生名,yù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以近例,召试秘阁,皆入三等,得直史馆。”是年通义郡君王氏卒于京师。

    △三年丙午(1066)

    先生年三十一,在京师直史馆,丁老苏忧,扶护归蜀。按欧阳文忠公作老苏墓志云:“明允《太常因革礼书》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又按张安道作《老苏文安先生墓表》云:“太常礼书成,未报,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也。”英宗皇帝闻而伤之,命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葬于蜀。

    △四年丁未(1067)

    先生年三十二,居服制中。以八月壬辰葬老苏于眉州。

    △神宗皇帝熙宁元年戊申(1068)

    先生年三十三免丧。按《四菩萨阁记》云:“载四菩萨版以归。既免丧,尝与往来浮屠人,劝某为先君舍施。为大阁以藏之。”作记乃熙宁元年十月。

    △二年己酉(1069)

    先生年三十四,还朝,监官告院。按《乌台诗话》云:“熙宁二年,某在京授差遣,与王诜写诗赋及《莲华经》。”

    △三年庚戌(1070)

    先生年三十五,监官告院。有《送章子平诗》,其序云:“熙宁三年,子平自右司谏、直集贤院出牧郑州,赋诗饯之。”又有《送钱藻知婺州诗分韵得英字》、《送曾子固越诗分韵得燕字》。《乌台诗话》云:“旧例,馆阁补外,同舍饯送,必分韵。”又有《寄刘贡甫》诗。是年范景仁尝举先生充谏官。

    △四年辛亥(1071)

    先生年三十六,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王荆公yù变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先生献三言,荆公之党不悦,命摄开封府推官。有奏《罢买灯疏》。御史以杂事诬奏先生过失,未尝一言以自辩,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有赴任过扬州,与刘贡甫、孙巨源、刘莘老相聚数月,用逐人字作诗。十一月到任,有《初到杭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