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3 章(第3/4页)  黎原回忆录30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一生孜孜不倦,与时俱进,离而不休,壮心不已,晚年生活充实多彩。他关心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是必看的电视节目,住院期间也不例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报纸,他的小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事关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数据,贴满了剪辑的报纸资料。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指数、物价指数等繁杂的数字倒背如流。他对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赞不绝口。参观世纪坛的奥运展览,从一层看到顶层,认真看了,细心听了,把奥运会的历史和发展弄的清清楚楚。逢会必讲,逢人必谈,满怀激情地宣传奥运精神,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感到骄傲自豪!他多次到奥运场馆中心区-水立方、鸟巢、体育馆,森林公园等地参观留影。2008年8月18日到鸟巢观看田径比赛,可以说是十万观众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他参观各种纪念馆、展览馆都十分认真,有时提出的问题把死记硬背讲解词的解说员问倒了。我们常风趣的说:他的门票钱花得值!

    他寻找当年战斗和生活的足迹,激情满怀话今昔。每到一地他都要去烈士陵园或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默哀,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和战友。1999年7月他到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参观,在瞻仰烈士陵园时发现有一座1994年修建的陵墓,冒充是阻击战101高地的总指挥。其墓大、碑高为该陵园之首,比真正的101高地总指挥贺庆积同志的墓大出几倍。墓碑上刻有编造的郑三、丹红的"简历",墓是他们的女儿维丽亚阿伊木汗修建的。黎原看后非常气愤,当时就向地方民政部门反映了情况,回京后又打电话给一些原359旅和47军的老同志核实有关情况,他们均表示没有此人,并无不感到震惊和义愤!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9月9日他还召集部分在京(共8人)原359旅机关干部后又一同到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工作的老同志座谈,他们均参加了黑山阻击战,有的还亲自参加了101高地的战斗。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个人的历史纯属虚构。2002年7月,他又来到黑山,看到墓地依然如故。为此,他再次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总政、军委领导书面反映情况,要求严肃查处此事,还历史本来面目,以告慰先烈英灵。他是一个生活态度积极、达观向上的人。到了晚年,他也经常到外地或京郊旅游走访,他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北京的各个区县。无论是到农村还是工厂,他都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到农民家中聊家常,询问当地的支柱产业、人均收入、养老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等等;参观鸡舍、猪圈、牛场、果园、养鱼塘、沼气池等,了解农民利用沼气做饭、照明的情况;走访农村污水净化站,详细询问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到京郊南村地热宫参观了解用地热养鱼种植瓜果蔬菜等技术。他经常坐着轮椅、戴着氧去超市或农贸市场了解ròu、蛋、蔬菜的价格、产地……,菜农们好奇而热情地一一作答。

    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栽花种草,美化环境。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广州带回几盆名贵花木,由于多方面原因先后衰败和枯亡,他心疼了好长时间。我们家搬到哪儿他就栽种到哪儿。原基建工程兵大院内的绿化、家门前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从购买苗木到栽种管理都亲自过目和督办。他1979年调入基建工程兵后,利用星期天、节假日,风雨无阻领着干部战士挖地种草、栽花植树,大大改善了机关干部战士的工作、生活环境。他几次去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大栅栏观光。国家大剧院、梅兰芳京剧院落成后,他专门去那里看京剧,和我们提起梅兰芳到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出的情景。他参观老舍故居,与其家人讲述着老舍去朝鲜和志愿军在一起的日子,他们为之十分感动。他还经常兴致勃勃地买回一些电动玩具,和家人一起娱乐,沉浸在孩童般的快乐中。多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47军,他经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