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夹击,可以全歼敌人。可是二营长因畏敌怯战,擅自撤退,结果逃敌大部分通过大榆屯逃回江南。我们只是在追击中抓了十几个俘虏,歼灭了部分敌人,缴获了几十支qiāng,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二营营长为此受到撤职处分。第二次是岔路口战斗。我团驻防秀水河子后,侦察发现江对面岔路口镇驻有敌人两个连,孤立无援。于是,我决定过江打掉它。12月底,我命令三营提前穿chā到敌后,断其退路,我率一营从正面向敌发起攻击,敌人不明我方虚实,稍做抵抗,就弃镇而逃。我率部队随后紧追,原想一营在前面一打,三营从后面一拦击,必能全歼敌人。可是在追击中迟迟不见三营打响,致使敌人大部分逃回德惠县城。原来三营同样因不敢阻击逃敌,眼睁睁地看着敌人逃跑。这次战斗只消灭了几十个敌人,捉了部分俘虏,缴获了一些武器。
三天后,我们主动撤离岔路口,回到江北。这两次战斗,我们情况掌握得比较准确,兵力部署得当,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但因个别指挥员畏敌情绪严重,临阵退缩,丧失战机,未能全歼敌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这也说明我们这支新部队还缺乏锻炼,战斗作风不够勇敢坚强,需要加强教育,提高干部素质。两次战斗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战果也不算大,但毕竟是在guó mín dǎng军队处于优势,我军处于守势的不利情况下主动过江,追歼正面敌人。作为一支新组建的部队,敢于积极寻找战机,与敌作战,不但消灭了部分敌人,还抓了几十个俘虏。应该说是经受了一次重大的考验。此举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从此敌人不敢轻易过江北犯,保证了后方安全,也提高了吉北军分区的威望。
1947年元旦,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对我团的两次战斗通电表扬:吉北分区部队主动出击,敢于主动进攻敌人,精神可嘉。同日《东北日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说:“日前,吉北分区部队由秀水河子地区过江南下,勇猛冲击,击溃敌新一军一个营,歼敌数十人,敌军向德惠城逃去。”以后一四○师师史对我们这段时间的表现评论道:“全分区为三千五百余人,以基干一团战斗力较强,为当时吉北分区之主力,经常在榆、永、舒一带进行剿匪活动。当时吉林外围之敌经常出来袭扰,并向缸窑地区侵犯,自派遣该团前去后,给敌以不断打击,有效地制止了敌之骚扰窜犯活动,为稳定吉北地区局势起了很大作用。”这段时间,我们作为吉北军分区的主力团,在完成各项任务和剿匪、保卫边境的战斗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部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同时,我们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突出,部队综合素质提高较快。为此,吉北军分区推荐我为优秀团政委,到哈尔滨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政工会议。
在会上,我介绍了基干一团从组建时仅有400余人,发展壮大到1500多人的过程和经验教训,得到东总首长和与会人员的肯定和好评。政治部主任谭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副主任周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还单独接见了我,向我详细了解基层政治思想建设情况,肯定了我们的做法,鼓励我继续抓好部队建设,带好部队。
5、三下江南
1946年秋季,我军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后,东北局组织了十万多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在农村建立农会,剿匪反霸,扩充兵员。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巩固了后方。部队经补充和整编,战斗力得到加强。而guó mín dǎng军队自占领松花江以南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策略,将主力集中到南满,妄图先消灭我南满部队,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向北满进攻,最后占领全东北。针对这一情况,我军决定采取“南北呼应,一打一拉”的作战方针,粉碎敌人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