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1/4页)  碧血春秋179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为骨干,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军事训练、武器装备和给养物资供应,以及政治、军事素质及战斗力要比其他军阀控制的各部队要强。  1935年全面整编开始以后,各地按照新式陆军的编制序列进行整编。以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为基本单位;各军直接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以陆军师为战略作战基本单位,分为甲、乙两种编制。)  甲种师的编制为:师辖二个旅、每旅二个团;辖三个团的甲种师不设旅级单位;师部直属部(分)队有pào兵营、工兵营、通讯营、辎重兵营以及特务连、卫生队各一个。一个完整的陆军甲种师有一万一千人的编制;  乙种师也是二旅四团编制,只是师部直属部(分)队是连而不是营,正常的编制人数在八千人人;*(资料来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二章293页至300页)  整军开始以后,中国军队的编制和装备,开始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改造。整军工作刚展开,七七事变骤然bào发,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开展全面抗战,整军工作也被迫停止。各省军阀控制的军队的指挥权,还是在各地军阀控制之中。  中国军队长期以来,由于频繁的内战,部队的实力消耗巨大,加上各级军官为了吃空额,部队的人数,从来就只有正常编制的六至七成。  日军大本营认为:中国军队的中央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只要再集中优势的海陆空军主力,从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进攻武汉。对中国军队的中央军再给予致命一击,就可赢取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汉水苍茫(5)

    为达成上述目的,进攻武汉的日军:  江北方面,以华北方面军的第二军为主力,从合肥向大别山北麓进攻。  江南方面,以华中派遣军的第十一军为主力,从九江地区沿长江两岸,向武汉进攻。  日军进攻的重点是在长江南岸。其战役企图是:以海军主力一百二十艘舰艇及海军陆战队沿长江溯江而上,从长江水路进攻,策应两岸日军从陆地进攻武汉。  为瘫痪中国的军事保障体系,配合陆军和海军作战。从1938年2月开始,日军空军航空兵团五百多架飞机,就对长江两岸,中国方面重要的桥梁、车站、码头、仓库、工厂、兵营和阵地进行大纵深的战略xìng轰zhà。  同时,日军大本营为保障武汉作战的兵力、装备和军需供应,向侵华日军新增海陆空兵力四十万,增拔作战军费三十二点五亿日元。  南岸是日军进攻的重点的重点,是此次武汉会战的主战场。  为吸取“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教训。军委会决心,以守武汉而不决战武汉为最高作战指导原则。将中国军队主力配置在武汉外围,利用长江两岸的鄱阳湖、大别山作天然屏障,依托长江两岸自然形成的丘陵、湖泊、沼泽的有利地形,采取逐次抵抗,牵制和消耗日军。以粉碎其持续进攻能力,施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在此战略作战思想的指导下,江南战场的作战任务,就是以击破日军主力于鄱阳湖西岸及田家镇要塞以东地区为目标。中央军主力尽量争取灵活机动,在武汉外围与日军主力周旋四个月的时间,利用日军疲惫之时的有利态势,聚歼部分日军主力于南岸地区。  具体作战计划为:将江南战场的中央军主力分为左右两个兵团,以左兵团防守南浔线,并沿鄱阳湖沿岸配置兵力;以南昌为基地,防止日军进攻南昌及迂回长沙为作战目的;右兵团以确保九江及田家镇,沿长江构筑阵地,采取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为作战原则,防止日军由瑞昌西进,直趋岳阳、蒲沂、咸宁;二线后备兵团配置在武汉、长沙地区策应尔后作战。  军委会和江南战区长官司令部设置于武昌。  为使会战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在武汉进行全民总动员,号召全国军民,海外侨胞为保卫大武汉,粉碎日军进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