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神圣帝王73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

    此时神振动鼻腔,深吸气。觉气人腹脐之中,吸端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神的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

    神早已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人真定。真定的境界只有神方可领悟。

    当神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已掌握了。

    神的两臂上抬屈肘,俯掌分置两耳旁,心静意定,口微闭,以舌在上下牙龈外徐徐搅动,待津液满口后,先缓缓吸一口气,随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呼气而极度放松。

    神的头微前俯于枕上,躯干微向后曲,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之势。右腿弯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触床,左脚背钩贴于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脚亦可不钩贴,任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适为度,右肘屈曲,肘弯成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耳前枕上,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置于髋部。

    神的两腿自然伸直,间距与肩同宽或略宽。两手轻按于两肩旁,缓缓以鼻吸气。吸气时,上身向后舒展,引颈前伸,徐徐抬头,上体也逐渐随之抬起,但必须以腰背发力。待不能支撑时,始用臂力支撑,双目极力向上远眺。

    神坐时,臀部要轻着座位,两脚分开,间距约自己的三只脚长。两掌重叠或分别抚于小腹处,亦可分按于两腹股沟处。全身放松,双目自然睁开向前平视,亦可轻闭或垂帘,口腔也要放松,上下牙齿呈微小的咬合间隙,舌尖轻抵上下齿之间,或轻抵上齿龈处。

    神在最后一次呼吸将尽时,上体前俯,头部低于两膝,将肺中的余气呼尽。神的头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的同时,缓缓地自然吸气,上体也随之徐徐抬起。恢复端坐姿势时,恰好气也吸满。

    神先把气呼净,腹部自然放松,然后吸气使肺部开张,再慢慢把气呼出去,以此来加强吐纳的过程,关键是为了换气。

    神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神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ròu,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神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神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日后慢慢练习。

    神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

    从神的角度讲,通过了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恢复正常的本能,达到不yào而愈的效果。

    总之,神的呼吸吐纳是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神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自己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xìng、延年益寿之目的。神就是会一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那时神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之先天元气,动而愈出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yù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神行,咳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