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1/4页)  华夏圣帝大舜74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争雄时,被尧遏阻在豫境丹水之浦。舜继尧位以后,和三苗化干戈为玉帛。自从出了亡国之臣成驹以后,三苗为政不善、内部分裂、国运陵迟。旋又发生空前严重的大地震,“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国运日衰。)

    成驹自恢复彭蠡(li)、洞庭以后,三苗遗民很拥护他。三苗地盘广了,人口多了,声势也大了。舜帝时期,三苗之所以不背叛,是因为没有给帝都纳贡上赋。这次,伯禹的贡法一颁布,成驹不肯遵例纳贡。为了抵制伯禹的方略,他还不断阻止南方各地为帝都纳贡上赋。

    伯禹决定杀一儆佰。当即将讨伐三苗的计划报奏帝舜,帝舜听完之后,觉得伯禹的作法不妥。对禹道:

    “君子之道,重在责已。三苗不服,是咱们的教化行德不到。以后咱们加强教化,施德于有苗,他就自然会照章纳税。”

    伯禹说道:“三苗包藏祸心已久。三苗之地南有衡山,北有歧山,右有洞庭,左有彭蠡。他们居险心野,早有不臣之心,岂是喻教仁德所能感服?”

    帝舜觉得伯禹之言也有些道理,加之讨伐三苗是伯禹主政以后的首次重大决定,还是应该给他一定自决权的,于是,便不再制止。说道: “既然这样,你就去征讨吧。”

    伯禹稽首受命。

    退朝以后。伯禹即校阅军马,以伯益和伯夷为谋师,真窥、横革、之jiāo、国哀各帅一军,分路前去征讨三苗。

    帝师一路浩浩dàngdàng,直奔江南。

    一路上,各地诸侯纷纷出兵助战,帝师更显威武。

    帝师刚到云梦大泽,就同那成驹派去迎战的兵士打上了。帝师军士勇猛,阵势浩大,三苗兵士抵抗不住,溃不成军,首战大败。

    帝师渡过大泽,在南岸安营扎寨。伯禹不愿生灵涂炭,派人前去劝降。那知,那成驹竟然置之不理。凭借天险,负隅 顽抗。

    虽说有苗山险水恶,怎敌帝师兵多将勇!开战以后,帝师打得那三苗军士连连败退。连日来,帝师攻占了一山又一山。

    此时,正值盛夏。雨蒸日晒,瘴气大盛,北方兵士万万不能适应。虽说攻打了一个多月,占了几个山头,但过了一山又有一山,要灭三苗,还不知要到何时。

    近几日,帝师军中已有不少兵士病到。伯益纵观战局,甚感不妙。一怕北方士兵不能持久,瘴气瘟疫漫延,会无辜损兵折将。三苗之兵乘机攻来,局面不可收拾。二者怕从征诸候由此而藐视朝庭,因此带来国之解体。于是,在打完一个胜仗之后,便把各军头领,从征诸侯召到一起。对大家讲道:

    “帝师教训三苗,三苗兵已无力抵抗。如果乘胜攻击,不难把苗兵全歼。臣服蛮民,攻心为上,要以武力,实不妥当。如果将苗民尽行屠戳,实太残忍。我帝以仁慈为怀,成驹之过,不能降祸于民。若不尽戳,则仇怨愈深,终必为南方之患。我想,苗民虽则顽蠢,终究也是人,没有感化不了的。就说帝舜与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姚婆。瞽叟虽顽,继母虽恶,帝舜还是把他们感化了。至诚之道可以感动苍天!三苗之民只要以德感化,肯定会转变的。我以为,现在三苗已受重创,教训已有效果,应该适可而止,就此收兵,不知妥否?”

    大家听了伯益之言,个个点头称是。伯益便将情况禀报伯禹,伯禹也以为然,于是,便班师回朝。

    却说那些三苗之人这些日子也确实让帝师打怕了,居于险位竭力垂死挣扎。这天,忽见大兵退去,却不知何故。成驹以为是伯禹的诱兵之计,只敢坚守,不敢妄动。过了几日,仍不见动静。就派了人前去探听。探子回来报告:

    “帝师大兵确已退去。”

    成驹大感不解!伯禹之兵千里伐兵,为的是消灭三苗。为什么乘胜不追过来,反倒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