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绿葫芦(第2/4页)  此间仙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啊?!”

    孟知安放过黑衣是因为白衣劝阻,那葫芦不出手又是为何?原来它在进峡口群山时跟人打了个赌,如果有一天,它出手没有人死,就可以离开这里。

    孟知安三人听完,心底想的不是谁无聊到开这种赌局,而是想之前的绿葫芦该是如何暴戾,出手就要有人去死?

    就这么个葫芦,刚刚让他们喊自己‘葫芦’就行?

    孟知安心说这山上呆了几百年,木头变成软心的了?

    绿葫芦就只说了一句:“山上看够了小人,想出去看看大千世界。”

    孟知安三人咳成一片。这三个也是从山上来的,倒也成了小人。不过葫芦根本无意去在乎他们的想法,它之所以跟着孟知安,一是因为想来尘世走一遭。跟谁走对现在的它来说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看不惯就换一个。第二,孟知安因为它牵扯进来,烛照剑内玄机被破不知是好是坏,如果放任他自生自灭也不是不行但葫芦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孟知安日后因为烛照出事可以,但因为它提前开始,不行。

    谢秋雨站在雁落湖边的亭子里,周围寂静无声。

    雁落湖万顷江面,靠近纪郢有巧匠能人建造的观湖道。木头进水容易坏,所以水下用的是京城邵造筑墙用的砖块,但其实再上面用的是梓木质地紧密又不是很沉重,只需要接地处造的严密紧凑些,不需水中额外添加这些砥柱,所以许多石柱效用更多是用来观赏。

    梓木又名楸木,《尔雅·释木》:“槐小叶曰榎,大而皵,楸”。这种木质,阳光曝晒不易蜷曲变形,近水不畏寒,不畏湿。良木价格自然昂贵,不过是皇帝掏钱,用好即可。

    观湖道上十八处亭子,个个样子不一。亭檐或八角或六角,有圆有方。亭中桌椅摆放各异,大小相去甚远。甚至雕刻纹饰也是匠人随心所欲,意动而为。这十八个亭子共同围出一个圆面来,又显得有些和谐。

    谢秋雨就在最靠近湖心的亭子里,日渐西山,残照铺在湖面,染红一半湖水,美不胜收却过分凄凉。

    他来这里是要寻人,但是那个‘人’已经不在了。不知去处,不知何时归来。

    谢秋雨看着重山遮掩后的落日,像是受伤一般,越来越小越来越红。而那斜阳愈小,雁落湖上这‘血泊’愈大。到最后,就像是大厦将倾,凡人已经横尸遍野,晚霞依旧,雁落湖却已经红透了。

    谢秋雨还是没什么表情,很难说他到底有没有被这些风景打动。可能对他来说,找人是正事,这里山水只是一段路,好不好看不重要,看不看也不重要,他在乎的是自己的事情办好了没有。

    只不过,这山水的确好看,他就多看了两眼。但风景如何都不影响他心情,没找到人,才让他有些难过。

    而这一片红水像是鸳鸯楼下的仪仗走过,他看不见轿子里的新人都无妨。

    一滴水落进雁落湖中,因为太接近,几乎没有什么声音,泛起不大的涟漪,片刻之后就没有多余动静。甚至微风一来,就像手掌压在纸上,淡淡抹去这些。

    她过的很好,无妨。谢秋雨忍不住对自己说。

    十日后。

    孟知安以为带着葫芦这一路或许会有什么不同,但葫芦根本就和普通物品一样,从不出声,也不擅自移动。大概孟知安将它放在什么地方,它就呆着原地。

    有一日,孟知安把它放在茶几上,忘记收拾。没想到它就和一桌茶水一起不动弹,这么过了整夜。

    所以说绿葫芦叫他们如何称呼根本不重要,因为完全用不到。

    这十日来,孟知安几人虽然走的慢但还都在路上,除了夜里休息,几乎都是赶路。可是堪堪走了大半路程,距离大兴可还有一段不远的路程。

    苏小衣是不嫌累,不说底子比孟知安好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