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高官贵人,醉生梦死。汉家将士,英魂不死。(第1/3页)  三国之异兽之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荆州南阳城墙上,飘扬着的汉家将领旗帜在猎猎作响。

    精疲力尽,满身是伤的南阳士兵们,或是靠倒在城墙旁,或是几个人依渭在一起。他们伤痕累累,他们摇摇欲坠,他们筋疲力尽。但所有人就这样笔直的站着,没有一个人被这些困难打倒。

    晋级被提拔上任的江夏都尉秦颉与士兵一样站在墙头上,他也疲惫不堪。但是看着密密麻麻退去的黄巾军,那如同海水般倒退的黄色人流。

    现在是南阳太守的秦颉总算放下了,皱着的眉头松了一口气。

    汉灵帝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总指挥官)自称“神上使,马元义事败被捕于洛阳车裂,张曼成闻讯立即率众在南阳起兵。

    这些年来,太平道的发展让很多忠心于汉室的将领,文臣们忧心不已。可那些高位的外戚想的是驱逐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达到真正独览汉朝大权的地步。

    真正的高官贵族,比如说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还是东汉的另一“四世三公”家族弘农杨氏,或者是文人代表,道德楷模的“名门望族”颍川荀氏,还是那种平民崛起,一举成为一流家族的品德明士颍川陈氏。

    这些东汉末年,掌握着巨大力量的大家族全都默不作声。好像没有看到张角太平道的隐患一样,甚至默默地任由他们发展。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意味,谁又清楚呢?但是谁也不敢说。

    那些为民请命,整天想着复兴汉室的清流官员们。这时候想的却是,以此机会解决让现在的汉朝皇帝,汉灵帝解除党锢。被手下的臣子逼到这个地步。他这个皇帝做的也算是憋屈的。

    作为代表的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意思就是,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大汉已经无救了。你要么解除禁令,再拿出自己的财产补贴军费。要么就多一大堆强大的敌人,你看着办吧。

    结果这个皇帝能做什么?这样危急的时刻,手下的臣子想的不是齐心协力帮助自己做事。想的是和他这个皇帝讨价还价。

    汉灵帝能做的就是接纳提案。拿出财产,补贴军费。然后诏告天下收回他们皇室家族以前的命令,还要请求这些公卿捐出马c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才来帮助他平息黄巾之乱。

    掀起的黄巾之乱对现在的汉朝来说危害不小,但真的到了可以轻易颠覆汉朝的地步吗?事实上,汉朝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如果这些高官贵人愿意齐心协力,拿出自己的力量的话,黄巾之乱覆手可灭。

    也许对这些高层人物来说,这星期的黄巾之乱,只是他们的一次机会。他们放任形成的一次机会!

    当做看不见,甚至资助它发展的地方贵族,这些应该作为表率的世家大族人。混乱的朝廷,不想这里天下大事的皇帝,内斗的各个势力。纸醉金迷,享受一切的大多数中层利益集团,他们继续着畅谈春秋,诗经和奢靡的生活。

    不同的地位,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就是这样糜烂的环境下,依然有着想要拯救天下的人。

    以前只是江夏都尉秦颉,他只是一个地方的小贵族。类似于廖家这样的存在,他不明白大汉是怎么的?但他接受的教育就是,忠于汉室。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那时很多小家族的心愿,是他们飞黄腾达的希望。真正的权力高层已经是在与皇室家族争夺利益呢。

    大汉是谁的大汉?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世家大族的,是皇室外戚的,是弄臣宦官的,还是现在的天下共主刘家的这是一个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是地方小家族的,更不可能是平民百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