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6.无理取闹(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钧进了这院子, 感觉结构确实和自己家十分相似,却比自己家里大了数倍, 门口的轿厅明亮宽敞, 轿夫们三三两两坐在一旁喝茶。庭院花圃, 都有人在那里照料打理, 到处整洁干净,一尘不染, 因为是在山里, 处处朴质中透着幽雅, 精致中仍有几分浑然天成的味道,却又不知道是那位高人特意设计过的。

    几个人走过垂花门, 进到正院,左右两间厢房, 赵先生问清了安材是陆钧的小厮,便令人先把他领下去了, 随后, 他带着陆钧三人,到了其中一间厢房门口,上面牌匾上写的是“时雨斋”, 看来,这里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陆杭的书斋。

    时雨斋门紧闭着, 门口一左一右守着两名更为清秀的小厮, 而里面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赵先生上前询问了几句,那小厮似乎是说他们可以进去。于是赵先生便在门外报道:“陆老,人已到了。”

    乌黑的雕花格木门一开,里面正对着门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头带葛巾,穿一身淡灰的道袍,拄着根木藤做的手杖,整个人看上去出尘潇洒,他手边立着名又瘦又高的中年人。听见门响,他二人一起往门口看了过来。

    陆钧在心里琢磨,陆杭曾是礼部尚书,相当于他穿越前的国家外交部、教育部部长,算起来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官了,他带着敬意抬头看去,见陆杭须眉仍未全白,相貌和陆垠倒是有几分相似,只是陆垠脸上整日阴沉沉的,而这陆杭少年得志,一路官运亨通,又得全身而退,自然没有陆垠那般的煞气、怨气,虽年纪大了,又已致仕,但整个人却仍精神十足,看上去颇有些说一不二的派头。

    他见陆钧几人进来了,把藤杖在地上一敲,若是换了陆垠,这就是他要发脾气的前兆,陆钧条件反射,心里还是一颤。然而陆杭却哈哈笑着站起身来,对那中年人道:“元敬,这就是子瓒说的那几个孩子,怎么样,送给你做徒弟如何?”

    和陆杭相比,那中年人面无表情,看上去有些不苟言笑,陆杭称呼的应该是他的字,听上去挺熟悉的。陆钧还未想起他到底是谁,旁边常晓成、李尚源倒都有些激动了,常晓成敬佩的看着那中年人,道:“莫非这位就是开创了‘理道之学’的方元敬方先生?”

    陆钧隐约记起,周峙曾经提过,如今的大魏,南方以新兴的“桐乡学派”为尊,而北方所推崇的,则是对传统的“程朱理学”有着深刻研究,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河津学派”,而眼前这位清瘦的中年人,就是“河津学派”的创始人方程和。

    方程和字元敬,被北方士子们尊为“理学之首,道学之宗”,他三十出头参加会试,便中了乙榜第一,因为那时他已经颇有名气,便被授为临清州一州的学正,掌管一州学务,陆钧心里纳闷,难道他已经辞去了学正之职?

    方程和看着眼前的三个少年,常晓成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一副少年人意气风发的模样;李尚源眉目清秀端正,气质沉稳,目光中露出几分坚毅之色。而陆钧文雅俊美,一眼看去是个翩翩少年,可眼看他从容站在堂下,却又有几分和他的年纪很不相符的稳重成熟。

    这几人府试的文章他都已经从许知府那里要来看过,确实都是可造之才。如今一见,这三人个个相貌出众,一表人才,方程和心里十分满意,但他表面上却没有任何喜色,干巴巴的开口对常晓成道:“小子,你也听过老夫的名字么?”

    常晓成忙上前行礼,道:“方先生学贯古今,声名响彻南北,天下士子,有谁不知道先生的名字?三年前先生在曹州讲学的时候,家父还带着学生去听过一回呢!”

    方程和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对那位赵先生道:“明时,你可曾考校过他们的功课?”

    赵先生刚想回话,陆杭却笑着道:“元敬,你也太着急了,他们三个今日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