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2.一帆风顺(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常晓成的嗓门格外嘹亮, 穿透了三月早晨河岸边的薄雾,传到了陆钧的耳朵里。他往前看去, 只见常晓成带着李尚源还有他的小厮德福, 匆匆忙忙往这边赶来了。

    常晓成看见陆兴玹, 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见陆兴玹带着人到舱里安置货物去了,他有些奇怪, 随口问道:“怎么, 你们这次还要带这么多东西去滋阳么?”陆钧道:“我和四叔商量过了, 此行时间还算宽裕,我们想带些新进的茧绸到那里瞧瞧, 如果能在滋阳打开市场,那么往后, 整个兖州的茧绸生意,我们陆家也可以分一杯羹, 不必只局限在这洛陵县里了。”

    常晓成对做生意的事不太感兴趣, “嗯”了一声之后,招呼着李尚源和德福拿上行李,和陆钧、陆锦一起上了船。陆钧这会儿才想起来, 问到:“晓成兄,你爹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常晓成和陆钧在船舱里面对面坐下, 趁着陆锦还没进来, 常晓成叹了口气, 对陆钧道:“唉!自从任姑娘走了, 我娘一个人和那两个丫头照顾我大姑,有时候还是哄不住她。这一次出门快一个月,我爹有些放心不下,说是有你四叔在,况且咱们几个人又能互相照应,他就不和我们一同去了,你四叔也是知道的。”

    陆钧听罢,点了点头,这时候陆锦和李尚源安置好行李,也进了船舱。第一次离家出远门的四个少年,或多或少都有些兴奋。随着外面陆兴玹提高了声音一声喊,陆钧忽然感觉船身晃了几晃,耳边水声潺潺,船已经离了岸了。

    陆钧将手边的蓝布帘卷起,只见视线中熟悉的洛陵码头正渐渐离开自己往后退去。洛陵街的熙攘,洛云轩的喧闹,都化成了记忆中嘈杂而模糊的一团杂音。片刻之后,他耳边就只有轻柔的流水,和偶尔传来的过往船只上船家相互避让的吆喝声了。

    船舱里还算宽敞,李尚源翻出一卷书,倚在窗边,正要打开来看,却被常晓成一把夺走了,嚷嚷道:“哎呀阿源,又瞧这什么程墨持运,你头一回坐船,看这密密麻麻的字,小心晕船!来来来,我教你们打双陆!”

    李尚源被常晓成夺走了书,脸颊微红,对几人道:“如今已是三月了,府试毕竟和县试不同,兖州上下,东有曲阜,西有蒙兴,这些都是文风极盛的地方。咱们这一路虽不一定急着看书,但却也不能把考试的事抛诸脑后,还是多做些准备才好。”

    陆钧之前也想过,虽然已经进了一回科场,但毕竟县试是最初级的选拔,要求不高,规矩也不是特别严格,又是在自己熟悉的洛陵,回想起来,紧张归紧张,第一个题目侥幸是他做过的,第二个题目他又是有感而发,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但是陆钧还没有被一个“县案首”冲昏了头脑,以为他自己的学问真的在常晓成、李尚源之上了。他自己的基础和水平他很清楚,被李尚源这么一说,他更觉得,自己府试能不能通过,还真的是个未知数。

    况且,不知道是不是忽然离开洛陵的原因,陆钧心里隐约有些不安。这次前往滋阳,到底会不会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呢?

    常晓成显然没有陆钧和李尚源这样的担心,见陆钧也面露忧色,他把李尚源那本书在手里抛来抛去,道:“哎呀,做什么准备,怕什么?尤其是阿钧,你是县案首,到府考里,应该都会取中的。我听我爹说,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后面的考官总要给前面的一点面子,你说是不是?”

    陆钧笑着把他手里的书抢了过来,还给李尚源,道:“咱们就从来没有出过洛陵,哪里知道别人的文章造诣?你这么说,我岂不是更要小心,万一文章写得太差,不仅给自己,也给县试考官丢人。”

    其余三人都以为陆钧太谦虚了,常晓成刚要再说上几句,却见布帘一摆,是陆兴玹进来了。他听见了舱内众人的谈话,宽慰陆钧道:“晓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