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逢凶化吉(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范督学见剩下的三人都默默站在那里, 便叫张尹尝试着对一对。张尹确实功底还算不错, 他思量片刻, 小心对道:

    “寒风何摧丹青志,

    污浊终难入海流。”

    众人一听, 这可比常晓成那两句贴近主旋律多了。个个都松了口气, 道:“督学大人, 这两句也好的很。”

    果然, 范督学点头道:“尚可、尚可。摒恶从善,也是修德之道。”

    王县丞估计范督学已经对常晓成印象深刻了,剩下的这几个, 能多卖一个是一个, 周峙不吭声,他便躬身上前,对范督学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张尹家境贫寒,他父母开了个小小的茶铺, 辛苦劳作供他读书,他祖父常年卧病在床, 两个妹妹年纪尚幼, 一家人生活十分艰辛。张尹能有今日的成绩, 实在是很不容易, 学生常对人说, 他真乃是寒门学子的榜样啊!”

    陆钧很怀疑王县丞这番话的真实性, 他并不确定张尹的祖父是不是还活在世上, 也没听张尹说过他有妹妹的事儿。不过他的话似乎起到了作用,范督学回头嘱咐身后一名吏员道:“常晓成、张尹这两个名字,你都好好记下来!”

    得到了那人的保证之后,范督学又把目光移到了李尚源身上。李尚源原本就是个谨慎的人,他低头思考着,而且这回,他思索的时间仿佛格外的长。

    陆钧就站在李尚源的身后,他觉得自己好像能看穿李尚源的心思——对于像李尚源这样的孩子,如果说常晓成把他带到洛陵县来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的话,那么他现在,很有可能就要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折了。

    事实证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尚源在抬起头来的时候,他的双眸之中,忽然闪过了一道自信的光芒。

    李尚源一改平时谦恭顺低调的神态,映着窗外的漫天风雨,迎着范督学探寻的目光,他仰着头,一字一顿的答道:

    “为得一朝清明日,

    燃尽忠魂照千秋!”

    李尚源的声音并不算大,可他诵出这两句话时,语气铿锵有力,如同隆隆的惊雷,响在所有的人的心头。范督学听过之后,竟然愣住了,半晌也没有说话。

    陆钧心中感叹,李尚源这两句对的可真不错啊,人和人之间的水平不怕别的,就怕比。现在比的不是形式,是内容,那么,和李尚源的一比,常晓成那“我自岿然占鳌头”,就显得太自我了;而张尹的“污浊终难入海流”又显得有点消极。关键是,陆钧还记得常晓成对他们讲过的范督学从前的“光辉事迹”,今天早上又听了他一席话,谁都能看得出来范督学是个清直刚正的人,这样的两句话,绝对很合他的胃口。

    果然,范督学从最初的惊讶中恢复过来之后,低声不断的重复着那句“燃尽忠魂照千秋”,重复了几遍,他眼眶微湿,嘴角扯出了一丝苦笑,抬起头来,看着窗外昏暗的天地,长长的叹了一声。

    王知县根本不认识李尚源,想推销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不过显然,李尚源也不需要他来编造任何卧病在床的祖父和年幼的妹妹这样拙劣的故事,从范督学的反应来看,他这两句可对到范督学的心里去了。

    李尚源对完句,深深的躬身拜了一拜,又退了回去。这时,范督学却叫住了他,问过姓名之后,亲自从书吏手中拿过纸笔,将“李尚源”三个字一笔一画的写了上去,写完之后看了看,又对人道:“去拿张大些的纸来。”

    外面的雨不知道什么时候渐渐小了,王知县跳着脚对两个差役喊道:“你们还傻站着做什么,快去拿纸!”

    那两人应声去了,待纸拿来,范督学提起笔,沉气挥毫,在纸上写下了“燃尽忠魂照千秋”几个大字。

    王知县慌忙让人将墨吹干,小心收了起来,这一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