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回到陆府(第1/2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清晨没有下雨,却有些微阴,陆钧一家人起了个大早,在陆钧的指挥下开始收拾细软。他们本来就没有带多少东西,不过是几包衣物,不过半个时辰,已经都准备妥当,就要启程了。

    赵氏十分犹豫的看着陆钧,问他道:“你爷爷教我们在这里待到仲秋前再回去,这才刚过了端午,惹的老爷子动了怒可怎么好呢他这几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若是有个什么好歹你大伯、你大伯母再赖上我们”

    陆钧抬头看着赵氏那张原本端庄秀丽的脸,中年丧夫加上长期的身体虚弱,让她整个人好像蒙了一层灰,眼角的皱纹看上去已经很明显了,说话的声音也有些沙哑。

    陆钧把她手里的包袱接了过来,对她道:“娘,你得信我。咱们必须回去,这里虽然清净,但躲的了一时,躲的了一时么?儿子回去还要去社学读书,不会像从前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了。”

    陆钧对陆茗使个眼色,陆茗接着道:“是啊,娘,我昨天不是和你说了么?大伯母只想让锦哥哥读书,不想让哥哥读书了,万一他们说服了爷爷,难道你想让哥哥将来一辈子呆在这小院子里?!”

    赵氏低着头,似乎是在思考,陆钧认真的对她重复道:“娘,你信我一次。”

    赵氏看着自己的儿子,他自从这次回病了一场,回到沂源村之后,言行举止都比以前稳重多了。在陆钧坚定的眼神里,她似乎看到了当年自己丈夫的影子。

    陆钧和他父亲其实长得不像,他和陆茗两个长得都比较像赵氏,但如今陆钧身上已经有了一种像成年男子那样当家作主的气魄,她不自觉的就点了点头。

    没有陆家的马车相送,常晓成帮陆钧雇好了车马。他自己也早早来了,带着阿源和另一人在那里忙东忙西,帮安材收整好了院子。

    最后,趁着太阳还埋在云里,陆钧和常晓成匆匆告别,扶着赵氏进了马车。

    常晓成还有点依依不舍的在后面道:“刚赶回来,茗儿又走了。”

    阿源劝道:“常大哥,你不如早点回洛陵去,陆少爷说得有理,你若是进了学,何愁陆姑娘不肯嫁你?”

    常晓成一听,整个人又精神抖擞起来。他对阿源道:“好,从明天开始,我也回去继续读书去!”

    他又道:“对了阿源,我已经跟我爹说了,我想找个伴读的书童。你跟我去洛陵县一起读书,如何?”

    这边,陆钧一家的马车,刚刚穿过乡里窄窄的泥土松软的田埂间的小路,踏上了回洛陵县的平坦的官道。

    洛陵县县城虽然不大,但下面所辖的乡村颇多,人口不少,且前朝的运河就在临近几个县城经过,客商来往不绝,也多有到这洛陵来采办当地货物,贩卖南北特产的,县城里很是繁华。

    这是个交通便利,闹中可以取静,静中却又有几分鲜活气息的地方。怪不得前朝陆家世代为官,后来却选了这里居住。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附近其他的州县也都渐渐发展了起来,这里就没有那么热闹了。

    曾经从陆家分出去的一支,就是沿着这运河在临近的济南府的临清州做起了生意,如今已经是一方富豪,临清陆家在整个山东都很有名气。

    还有另一支,世代居住在偏远的蒙兴县,然而却接连有人进学做官,三代内出过两个进士,一个举人,据说如今小辈里也有人成了童生,中了秀才。

    与之相比,他这洛陵陆家就几乎无人知晓了。

    这一天都很阴凉,路上也比陆钧想象的要顺利一些。傍晚进入洛陵县城的时候,陆钧和安材并肩坐在外面,看着眼前拥挤的街道,这感觉既陌生,又熟悉。陆钧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装剧的拍摄现场——百姓们多半是粗葛布衣,或是盘领长袍,脚蹬皮扎;其中也有些头戴方巾,穿着青布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