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出发(第1/2页)  匠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匠擎最新章节!

    蜀地巍峨,几千年来,蜀道当关,后世的程朱理学虽然传入,却未能大兴,使得巴蜀之地,民风彪悍。

    抗日战争之时,更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形容川军扛战之勇,数量之多。

    由于蜀地的特殊地形,使得在抗战时期,四川成为了少数几个,没有被日军侵略的省份之一,也成为了全国的抗日大后方。

    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方国更迭,历史谜团,便如同蜀地的雾罩,层峦叠嶂,时新时变。

    考古人心中,蜀地虽然彪悍,历史迷人,但架不住自然环境高山巍峨,峡谷深阔,各项工作开展都很富有挑战性,类似于什么呢?就像曹植写的洛水女神,就站在水中央,但想碰碰不着,难度太大,所处之地太神秘,你总不能追她追到洛水底下去,谁知道会不会被淹死?

    然而,我们这次要去的,就是巴蜀地,名为‘巴陵山’的地界,那地儿按古时分,属于巴人的地盘。

    我有些吃惊,毕竟巴蜀之地,在我们心里,一直是远观而难以近前的‘神女’,我们金陵人,千里迢迢突然过去,未免古怪,即便那边真有什么发现,也是当地的文物部门先上手,哪至于让我们过去?

    何玲珑回答我说,是因为巴陵山里,发现一处巴人墓葬,初步探查,里面少金、铜,少瓷彩,但多丝帛,多木牍,这些东西,在文物倒卖贩子眼里不值什么,但在我们这些人眼里,木牍一类带有文字资料的文物,其价值难以估量。

    就说那引发‘盗窃案’的斗彩杯吧,目前市值两个亿,但从考古价值来讲,却难以和木牍比拟。

    我总算知道为什么这么重视了,揣测问,让史老师和魏老师前去,是不是调集这方面的专家,做抢救性挖掘。

    何玲珑说是。

    我有些心虚:“我擅瓷器,擅金玉,但丝帛、木牍……这就……我去了不是干瞪眼吗?”

    何玲珑说:“有少量陶器,少金玉,不是没有金玉,你去了可以搭手,主要是有这个参与机会,一来好好学习学习,二来,也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好的经历。”她将给我镀金,说的十分婉转,我感动极了,心下惭愧:“这么好的机会,院里有很多同事,都比我更有资格,我实在惭愧。”

    何玲珑瞪了我一眼,说:“你别这么说,说的好像我在徇私,给你开后门一样。这个机会之所以给你,是因为和你有关,斗彩杯那个案子,知道马家为什么要自导自演这出戏吗?”

    我听出不对劲,说自己还没来得及了解,莫非巴陵山之行,和马家的人有什么关系?

    何玲珑当下便跟我说了其中的原由。

    夜视镜后面的主顾姓冯,冯姓和马姓,就差了两点水。

    事实上,这两家,战争年代是一家,祖上几个混子凑在一起,学着人拉军阀扯了支小队伍,当时有挖墓振军饷的‘习惯’,他们也跟着学。

    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没几次就挖了个大墓。

    一帮人都是小民出身,拉队伍也是为了活命,如今猛得一笔财富,便懒得拼命了,凭借着油头滑脑,在乱世做起了盗卖古董的生意,由此发家。

    后来战事稳下来,身家也稳下来,内部的人起了乱子,分做了两个派系。

    一派要继续坚持老本行,做大做强。

    一派觉得局势稳定,安平之世道,即将来临,还是早早收手,回归正道,为好。

    因为此分歧,两派人争斗许久后,其中一派,便愤然改姓,将冯字去两点水,改姓马,表示从此与冯家那帮人无关,自己要开始走正道。

    而冯家那帮人,就是决定继续做老本行的人。

    当时主要做外国人的生意,所以冯家后期主要在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