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外聘(第1/3页)  永平十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可见江湖并不是一潭风平浪静的死水,而是一条看似表面平静无波,实则内里暗流激荡的大河。有多少风流人物踏浪而去,就有数倍的人悄悄被暗流拽下,沉入河底,无声无息。

    过了月余,刺史在牢中自看见账簿,似是知道自己乌纱帽肯定是飞了,性命也难保的情况下四处攀咬朝臣,弄得朝堂人人自危。黎南阳也恼得心火烧灼,莫说大理寺推官人手本就不多,就算人手充足,也不是能让一个刺史胡乱指挥的。

    此时有人向他举荐侯南觅。

    大荆是有女官制度的,不过侯南觅也不是要入朝为官,只是充当外勤。横竖大家都知道魏刺史现在已是狗急跳墙,供出来的人查是肯定也查不出什么,不查也说不过去。就是把侯南觅当个招牌立在那,证明大理寺有个态度罢了。

    “况且侯娘子与此案牵涉不浅。账簿来源经下官考证,前去宜阳时才发现:据一位原县府丫鬟禀报,这账簿正是死去的王县丞夫人托给她,她再转交”后面的话却是不宜再提了。因为大家心知肚明是转交给何人,却没有证据,除非拷打侯南觅,或者殷霂。不然人家二人之间的转交,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而且王县丞之死一案,以及案中目击证人家中毒杀案,均是侯娘子告破。此人心思细腻,善于从微小环节着手,勘破隐秘真相。”

    黎南阳心下再感兴趣,面上也是毫无表情,听了下属这一番举荐,只淡淡地嗯了一声,挥手让下属自行处理。

    待推官走出大殿,将到门口,就看见一位蓝衣男子面色焦急,不掩饰心急地问:“如何?黎少卿可应了?”

    那推官斩钉截铁地说:“成了,我看少卿嘴角往上扬了一分毫呢,证明黎大人心底还是很感兴趣的。”

    那蓝衣男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看黎少卿就是百年不变的扑克脸,人家就能看出嘴角往上扬,怪不得人家是得力助手,他只是个小宦官了。

    得赶紧回去告知娘娘。

    这就是皇后酝酿已久的反击,虽然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杀伤力。

    但身在皇宫就是如此,第一个做大动作的人往往都埋了,只有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人才活得久。毕竟她们是靠着宠爱过日子的,有些事情即使有理,失了圣心也是输。

    所以她们害人,第一要事就是掩饰自己的痕迹。

    魏皇后在宫里为兄长遭遇气愤不已,定要拉上几个人为她兄长陪葬。只是刺史贪污一案物证太过板上钉钉。她思来想去,只能赌黎少卿是个强迫症,越是要案,越要人证物证具在。

    她竟然赌对了。

    黎少卿忙了一个月,就是在寻人证。那账簿上的官全拉下来,那朝堂也不用运作了。只能酌情处理:轻的,降职罚俸或者记上一笔;重的,收集证据再禀报皇帝。

    此案由宜阳赈灾而起,他查到最后,竟然没有官员在宜阳,更没有人能说清赈灾那些时日发生了什么。

    大理寺要查的人太多,魏皇后却因为更专注,直接冲着宜阳,派了诸多人手,才赶在大理寺面前摸出一根线索,直指侯南觅。

    殷霂把人藏得太好。

    就是魏皇后也没想到她居然顺着侯南觅,摸到了殷霂的人手。她在兄长出事后,第一次觉得心头瘀堵去了半分。

    殷霂这人似乎是生来和她对着干的,整个人滑不溜手,像属刺猬的。越对付他,他自己倒不怎么样,反而是打他的人扎手。

    罚他出气,自己也跟着失了民心,她怎会不知整个皇宫甚至朝堂都在暗中议论三皇子身世悲苦。殷霂是个惯会卖可怜的,受了三分伤自己不动声色,只看着旁人为他冲锋陷阵。

    天底下无不透风的墙,越是宫闱深深,越是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