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魏国局势(第2/3页)  战国魏武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名声太响亮了,不单单是名气大,他的年龄更是又太大了。

    在这个国君去野外,遇到田间地头的老翁,都需要保持礼貌的时代。唐雎就是魏国的活宝,莫说他们这些武将,就算是君王假,也要对唐老爷子毕恭毕敬的。

    所以唐雎一发怒,武卒顶层的军将们,都纷纷缩了脖子。

    自十八年前,信陵君去世后,唐雎就成了魏国声望最高的人。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昭王之子,其兄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xi王,其自窃符救赵后,便流落赵国十余年,后魏国危机其返回魏国,最后一次率领东方六国,大败秦国。后遭魏王猜疑,其郁郁几年后就死了。他的墓里出土了一个凡是研究历史的,都知道的东西:竹书纪年。这些竹简,填补了秦朝之前的历史空白。

    公卿沉默以对,唐雎就让小吏们召集所有的屯长,以及屯长以上的百长,五百主到场,聚众公议。

    等青豚赶到军营帅帐,帅帐内外早已挤满了人头。

    平日难得一见的五百主,二五百主,成了杂鱼,像他这样级别的屯长,更是小兵一枚。

    唐雎带着一众高官走出军帐,众人自觉的按照官职大小排列成行,青豚是资历最浅的屯长,更是排在了最后。

    唐雎见所有的武卒军官都已到齐,便让众人跌坐在地,开口道:“二三子,吾乃唐雎。”

    青豚抬头看去,只见这个名满魏国的老人,须发皆白,布满老年斑的脸上,条条皱纹就像刀刻的一样深沉,他身穿麻布衣衫,除了腰间的一块青玉吊坠,竟然再无外物装扮。

    这个就像是村里普通老人一样的名策士,唯一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那双眼睛,透着超越时空的深邃,就像是一个睿者,无论岁月如何沧桑,却依然掩盖不了智慧的光芒。

    这是一个彬彬有礼、却不失强势的人。

    唐雎只说了一句话,甚至不需要过多介绍自己,平时眼高于顶的武卒将领们,纷纷抱拳施礼问安。

    唐雎颔首,开口道:“魏国大难来了,汝等知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接腔,不就是秦国侵犯了魏国么!

    哪里有什么大难!

    过去这几十年,秦国几乎年年都会侵犯魏国,可是,魏国不是还好好的么!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再赔点钱财,割点领土就好了!

    以前秦军每次这么干,魏国只需要服软就好……

    唐雎一看众军官脸色,就知道众人在想什么,他痛心疾首的说:“二三子,此时已经不是以前了,秦王政此次是铁了心要灭魏国了。孤查阅了军报,自秦军犯境以来,吾魏国丢失的城镇,已经超过二十座,大梁城以西,更是丢失殆尽。”(孤、朕,先秦男子的自称,无论何人皆可使用。这时候还不是皇帝专利。)

    青豚这才明白,为何历史上的魏国灭亡的如此之快。

    首都都已经成了孤城,成了抗秦第一线,不灭亡才是怪事了。

    “已有探马传来消息,此时的秦军大营,离这里已经不足一百里。孤召集众军所来,只为听听各位的分析。诸君请说说各自的看法罢。”

    机会来了!

    青豚朝思暮想的时机到了。

    后世有句哩语:若想富的快,当官带一带。

    这句话语,也适合这个时代。

    青豚穿越后,任凭他如何苦思,都记不起魏国是怎么灭亡的了。后来,经过几个月的细心观察,他隐隐有了猜测,这事大约与黄河有关。

    他查阅了地图,后世出名的地上河——黄河,就在大梁城的西北部,离大梁城最近处不到百里的距离。

    假如他是秦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