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棋子的命运(第1/2页)  极品枭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临安大内,垂拱殿

    面容清瘦的大梁皇帝朱崇礼端坐在诸位上,脸黑的和锅底一般。

    他即位还不到半年,三十六岁,是大梁开国太祖皇帝朱雄的七世孙。

    大唐末年,皇权衰微,宦官专权,玩弄皇帝于鼓掌之间,庙堂之臣只知党争倾轧,地方藩镇割据叛乱不断。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北方羽陵族趁势南下,占据燕山以南八个州县。

    忠武军节度使朱雄以封州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经二十年征战,除燕山八州中原大地重归一统。大唐六岁的末代皇帝李哀禅位于梁太祖朱雄。

    因朱雄起家的封州古称大梁,故国号大梁,年号启元。

    启元四年,梁太祖生母高太后病重,梁太祖侍奉病榻之前,不离左右。

    太后问太祖曰:“汝何以得天下?”

    太祖曰:“祖宗积德,将士用命!”

    太后曰:“不然,唐末即位者皆幼帝,内臣窃夺国柄,李氏若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为于汝弟。”

    太祖顿首泣曰:“谨遵教!”

    太后命太祖召史官录之,诏告天下!

    就这样,不管朱雄是真心还是假意,大梁的皇位从太祖一系转给了太宗朱哲一脉。

    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梁太宗六世孙梁道宗朱高徽在位的定难二年二月,大幽攻破封州,幽兵掳道宗,太子及其宗室四百三十一人北归。

    梁太宗的皇子皇孙只有梁道宗九弟朱高炎此时在外募兵勤王,同年三月,朱高炎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元兴国。

    由于抵挡不住北幽铁骑,只得率一干军民南渡,淮水以南江河湖泊密布,幽人不擅水战,幽梁之间的战线逐渐稳定在了淮水——秦岭一线。

    兴国四年,逃亡了四年的朱高炎进驻余杭,改为余杭为临安,定为行都。

    也许是由于在长期逃亡过程中受到过度的惊吓,朱高炎丧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独子朱崇仁也于三岁夭折。

    除了朱高炎,太宗的后裔在定难之变时已经被幽人一网打尽。朱高炎只能从太祖的后裔中收养了朱崇礼,作为皇储培养。

    兴国三十二年,五月,朱高炎以年老身疲,精力不济为由,传为给朱崇礼。大梁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太祖朱雄一系。

    作为太祖子孙,拿回了这大梁的基业,朱崇礼怎能不兴奋?他正直壮年,又岂不想有所作为?朱崇礼心中立志定要励精图治,待机北伐,恢复中原,中兴大梁!取得太祖一般的盖世功名!

    他登基第二个月就派礼部尚书朱寻出使,企图取得与幽国相对平等的邦交关系。原本只是想试探幽国虚实,没想到朱寻真把这个事情办成了。

    不费粮饷,不动刀兵,就取得如此的外交胜利,这对民心士气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也难怪朱崇礼上火,在他准备接见幽使并接受国书完成和议最后一步的时候,居然生出了变故:

    幽国大梁通和使齐格穆雍告知礼部尚书朱寻,由于其副使齐格穆明在临安被大梁军官当街殴打,身为正使他深感受辱,所以要求梁国每年对大幽的岁币增加三十万。否则,自己拒绝觐见梁帝和递交国书。

    待自己的情绪稍稍平复,朱崇礼终于打破殿内的沉默道:“三位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啊?”

    站在左侧,一脸花白胡须的左丞相汤浩首先开口:“和议即将达成,以微臣之见,不如就答应幽使增加岁币的要求。我大梁每年和北幽的贸易盈利何止三十万?不可为些许蝇头小利耽误了两国和议的大局啊!”

    朱崇礼听完微微皱眉,汤浩是太上皇朝的老臣,参与国早年的兴国议和。还是要给其留几分面子。

    “蝇头小利?汤大人说的真是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