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章 争论(第1/2页)  贞观唐时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众人众人议论了一会儿后,李二陛下摆了摆手道:“我大唐以农为主,此次若真把这玉米种植成功,我大唐国力自会更加雄厚。朕的意思是让楚泽负责从那胡商处找来种子,杨爱卿辅助先找块良田试种,要是真的亩产很高,再在我大唐各道推广。”

    众人都称圣明。

    长孙无忌道:“阳泉县子,可懂得这些农事?”

    楚泽道:“小可喜欢读各种书籍,对于这农事,也稍微知道一点的。”

    魏征道:“这些新作物我大唐民众都不熟悉,要是推广,可能困难不少,阳泉县子可有对策?”

    楚泽道:“这件事很简单。陛下可以下旨,令各地有经验的老农进京来学习新作物的种植方法,学成后回乡传授,这些老农本来就是种植能手,这新作物种植又不难,想来很快我大唐民众就可以熟练种植了。”

    楚泽说完,魏征点点头不再说话。

    房玄龄开口道:“这些作物种子都来自异邦,要是一季收获后,果实可否再次种植?”

    楚泽道:“以小可之见,当设立一个农作物种子的培养改良衙门,不但新式作物,我大唐原有的一些作物种子也是可以改良的。小可读了很多农学书籍,对这方面很有心得。种子问题可以解决的。”

    李二陛下笑道:“好了好了,怎么搞成三堂会审似的了,楚泽本是为了百姓,众爱卿就不要再追问了。”众人唱诺。

    种子的事解决完了,李二陛下看着众人道“不知今年治理黄河之事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自古以来,黄河多灾,几乎每过一两年,都会发洪水。而秦岭、以及作为黄河的一个重要支流渭河沿岸正是重灾区。大唐建国十数年来,淹死人数上万,周边不少村镇都有过被水淹的历史,淹毁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

    “陛下!黄河水患主要是因为黄河淤积泥沙之故,趁着干旱水少时节,水面宽度大幅缩,征调大量劳役,下到干河之中挖走泥沙,并将这些泥沙堆积在河堤之上,此乃治理黄河水患最好的办法。这样河床就不会一年年的抬高。”岑文本率先说道。

    “陛下!臣以为以此法不堪用?以黄河宽阔、长度,此举要想有效,恐怕要征调数百万劳役,耗费千万贯财力才能见效,而若是劳役人数过少,无疑杯水抽薪,就算有功效,恐怕也收效甚微。所以,臣建议将黄河下游,分成两条,以分河法治理黄河水患。”长孙无忌道。

    “陛下!臣已经”岑文本和长孙无忌已经争论好一会,文人相轻,所以文官集团中,也是经常有争论的。

    看着争论不休的二人,李二陛下终于感觉不耐烦了,挥了挥手打断了二人,看着一旁不说话的魏征说道:“魏爱卿和房爱卿有何看法。”

    魏征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岑大人挖沙之法前人从未用过,当进行验证之后再说。”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面色有些不自然,心想这怎么验证,难道弄上百万劳役去挖沙,百姓的庄稼不管了,然后将朕本就丰盈的国库掏空?

    房玄龄向李二陛下行过礼,说道:“回禀陛下!虽然增高河堤又要耗费大量财力,还要征调大量劳役,但相比挖沙之法所需就少得多了。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臣以为今年依然还是要加高河堤。而挖沙之法,臣以为可等过几年,我大唐国力日渐昌盛,国库日益充裕时,再考虑行此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房玄龄虽然也没说出什么更有用的法子,但所说不失稳妥。可是这依然没有达到他想节省大量财力,又想尽可能的少征调劳役的目的。

    李二陛下思考了一会儿,将目光扫向一旁低着头的楚泽,淡淡的说道“楚泽,你可有什么想法?”

    楚泽抬起头,向众人施了一礼道“小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