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第1/3页)  北国行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等正堂里只剩下三四个人,李靖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忠恕,问:“你有什么要说的?”忠恕忙站上一步,道:“候都督他…”李靖道:“按律当斩!”忠恕知道自己无论说什么,都是与候君集的个人交情,李靖依律办事,不会顾及的,只能低下头来,李靖道:“赏罚是领兵的首要,将军的利器,多思之。”忠恕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李靖道:“今天你随我回府。”

    李靖的府第位于皇城南面的永安坊,府第森森,规模宏大,是长安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宅,为太上皇李渊所赐。李靖自归唐后,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军功第一,皇帝封赏无数,他的封爵是卫国公,职务是司空、尚书左仆射、兼理兵部尚书。唐制,非天子宗室不能封王,公爵是异姓功臣能封的最高爵位;司空位居一品,是大唐臣子的最高品级;尚书左仆射只有二品,却是整个朝庭最高的职事官;兵部尚书执掌全国兵马,是职事官中品级最高的军官。在大唐,李靖可以说已经位极人臣,按李唐军制,大军出征,总是任宗室亲王为行军元帅,再任命一位异姓将领为长史,长史实际领兵,名义上却受宗王节制,而李靖每一次出征,都是直接担任行军元帅,宗室李道宗、李孝恭等皆成他的部属,元帅本是个虚职,战事结束,将军回朝复命后自动解职,但因为李靖一直带兵在外征讨,人们皆称其为李元帅。

    长安是帝都,贵胄云集,有许多高官广招门客,府邸里总是宾客满堂,人声喧闹,应酬交往通宵达旦。李府却是大门紧闭,院里黑压压静悄悄,诺大的宅院,只有零星的灯火,除了守门的兵丁显得与众不同,真看不出这是当朝第一大权臣的府宅。此时李靖在大唐的地位,只有隋朝的杨素可比,当年李靖去拜见杨素,杨素曾对他说,将来你的地位,必定与我相同。杨素晚年自知功高震主,天子杨广已经赏无可赏,对自己很是猜忌,就广置田产,蓄伎养仆,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还搜刮民财,与百姓急利,拼命自污以去杨广的疑心,即便如此,在他死后,杨广还悻悻地说了一句:“如果杨素不死,必定夷他九族。”

    李靖深知李世民性情与杨广不同,幸得如此,他不必像杨素那样自毁声名,但他深沉内敛,处事低调,不露锋芒已成习惯,每次领兵出征,战事一结束,立刻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论功时总把别人排在前面,天子的赏赐从不进府,直接送进兵部分给将士,与人交往,只商军情,不私议朝政,除了他的家人,亲戚故旧朋友部属一概不能进李府,他也从不到同僚府宅做客。

    李靖回宅,夫人张出尘出来迎接,李靖把忠恕介绍给夫人,忠恕忙上前见礼,张出尘脸蕴宝光,面相比李靖年轻许多,一点也不像五十出头的人,听说忠恕是当年自己救下的孩童,大为高兴,也不避席,拉着忠恕同桌就餐,忠恕觉得李夫人和蔼可敬,就像亲人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忠恕能感受到李靖对自己的关爱,但心里对李靖甚是畏惧,并不仅仅因为李靖位高权重。候君集的官已经不小了,还动辄骂人,但忠恕觉得他很是亲近,即使是天子李世民,忠恕也没觉得他如何可怕。

    席间,李靖问起他在山里的情况,忠恕就把经历简略讲了一遍,李靖对朝阳宫的武功和天风等人的特征问得很详细,张出尘也深感兴趣,不时插话。二十年前,她本是天下名头最响亮的女侠客,纵横江湖,快意恩仇,自李靖投唐领兵之后,她甘做人妇,蜗居深宅相夫教子,当年的经历成了遥远回忆,听忠恕讲到激斗袄教胡人,闯突厥军阵救候君集,千里奔驰传讯,不禁悠悠神往,又回味起激荡的江湖生涯,对忠恕的武功问得非常详细。李靖知道夫人的感受,在一旁默默吃饭,也不说话,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才结束。

    饭后,李靖告诉忠恕,这次他助候君集脱困,舍命传信,按例当有封赏,但兵部没给他报功,还把候君集封他的暂理代州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