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徕卡(第1/3页)  一世恩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人看着顾淮安拿出的“礼物”——一个造型古朴的相机,神色各异。

    齐恩典微微晃神,显然,她认出了这是什么,她有些推辞“这个太贵重了”见卓华面露“不悦”她又道“不过宁宁一定喜欢。”

    那是自然,恩宁作为痴迷的摄影发烧友,见到珍藏版的徕卡,自然没有不欢喜的道理。

    “宁宁喜欢就好,也不枉费卓然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搜寻礼物。”

    路漾听到卓然的名字面色一僵,下意识去看齐恩典。

    她正微垂着头,目光落在那个相机上,过了几秒,才抬起头微笑且礼貌的代恩宁向卓然道谢。

    卓华现在在顾淮安眼里不亚于“小瓷人”,这边送了礼物,又跟众人寒暄了几句,见她面露疲惫之色,就带着她告辞了。

    卓华自怀孕后,精力确实大不如从前,一天到晚总爱犯困,这次要不是她坚持顾淮安都不愿意她亲自过来。

    用顾淮安的话说就是,你现在怀着我儿子呢,有什么事我来跑腿就好,哪用得着你们娘俩。

    至于夫妻两个为孩子性别插科打诨,暂且不提。

    卓华走后,程亦倒是对这相机来得些兴趣,毕竟以卓然的性格来说,既然送礼段然没有敷衍了事之说。再加上刚才恩典的反应总之,他现在对这相机颇有几分兴趣。

    恩典见程亦有兴趣,正要说什么,过来喊恩典的恩宁看到徕卡已经发出了惊呼。

    如果说豪华超跑对跑车爱好者的吸引力为九十九的话,那么徕卡对摄影发烧友的吸引力就无限接近一百了。

    酷爱满世界跑的恩宁更是如此,只可惜,当今世界许多限量版的徕卡都在私人收藏家手里,是真的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在观摩了一阵之后,听到程亦又问她有关徕卡的事,她侃侃而谈。

    上个世纪初,一个人的天才加上另一个人的智慧,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台35毫米相机。奥斯卡·巴纳克追求不断完美的敬业精神和恩斯特·徕兹勇于承受风险的非凡勇气成就了35毫米相机直至今日。今天,徕兹的家人都已离开了我们,但它们的音容似乎永远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每当人们拿起leica相机时,就会感到它是leitzcara。从上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的漫长岁月中,徕兹和徕卡经历了无数波折c坎坷和变革,但有一点没有变化,德意志人的执著使他们的产品始终追求光学设计和加工精度的极限。徕卡公司有自己的信念,不会简单地随波逐流,也许正因为如此,徕卡产品一直受到摄影人和收藏家们的爱戴和尊重,在这些人的眼中,“可乐标”这颗享誉全球的红色标记,始终是至高至尊的。

    德国徕卡照相机是135相机的鼻祖,是它建立了24x36毫米胶片的格式,从上个世纪初开始,至今已跨过了102年。这种规格的相机一直是摄影界和无数的使用者的专业主流产品。它轻巧c方便c实用。它的出世带动了摄影技术和应用的快速普及。有了它,人类社会的许多历史纪录得以实现。当今,摄影器材制造业高度发达,应用技术的相互借鉴轻而易举,用各种材料合成的照相机在大规模生产线上利用机械手的帮助轻松地完成了它们的组合,平均每半年就会有一个“花样”翻新出现,展现在世界市场上的各个角落,层叠不穷,源源不断。

    回溯到35毫米相机的摇篮时代,那时产品的生存和发展是艰难的。没有借鉴,一切要靠自己去想c去闯c去创造。

    1849年,23岁的克耳纳建立了“克耳纳光学研究所”,倾心研究新型的无畸变的消色差光学产品。他成就地设计出无畸变的消色差目镜(后人称克耳纳目镜)并生产出品质出众的单筒望远镜和显微镜,事业上开始有了起色,但初期的过渡劳累使克耳纳英年早世,时年29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