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1/3页)  封天传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煦的阳光照射在林间之中,满地皆是金黄色的斑影,西仙源云雾缭绕,此一番真乃仙家景象,紫云宫内钟鼓齐鸣,来往的香客,络绎不绝,人间最美的景象在承清师徒的眼里,莫不过如此的吧。立在清溪观墙头的麻雀叽叽喳喳欢腾的叫着。清溪观中却是一番不同的模样。

    qd伤势刚好了大半,就被承清叫了出来,美其名曰:锻炼神魄,说到底,还是听他诵读经书,毕竟承清乃一代大家,可若是没有人能听他,这不就好比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了吗?何凌也好不到哪里去,刚还在做着清梦的他,硬生生被白风拉了出来,一句是承清真人让我来的,就让何凌有苦说不出,刚出门就已经听见了大殿上传来了承清的诵经之声,何凌细细一听,便知乃《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道教称老君西游白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今于世书而录之。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何凌赶忙走进殿中,承清只是瞟了他一眼,并未停下声音。qd虽然平时有些抗拒,但是真的坐进来之后,却也是极为认真,承清讲道并非全部都是照本宣科,会在其中夹杂着自己对道法的了解,修行途中心境的修行也是十分的重要,例如前几次,何凌就是因为内力境界提了上来,心境却更不上,所以才会走火入魔。何凌走进之后,也只是静静的找来一个蒲团,径直坐了下来。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日复一日,多诵此经,人若能行胎息之道,日行八百,即可以升天,功行感应,自然升举。功圆行满升为金阙之臣,独步玉京之上道。学人若能专守三宫,朝拜真元,百节阙府,自然通泰,万神和畅。一篇清静经送完,使得何凌与qd心神俱宁,连在一旁旁听的白风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承清结束之后,便于三人谈起了上次的感触,先是指出了qd的不足,首先便是并没有量力而行,强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