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北风朔边城(第1/3页)  大明海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此生,当我再次站在长城上,心中波涛汹涌c感慨万千。

    万里长城,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的宝贵结晶,也是中原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和灵魂,更是华夏儿女抗击侵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我不能不感触至深。

    尤其是,现在的我要切身融入到长城的修筑完善中去,这不是参观,不是旅游,而是要把自己的心血c思想乃至灵魂融入到长城的砖石之中,这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恍若站在浪激云起处,久久不能平静。

    战国时,最弱小的燕国饱受其余诸侯和草原民族的袭扰,为了自保,开始兴建长城。齐c楚c韩c赵c魏c秦等国相继效仿,纷纷修筑长城。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各国长城连接,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雄伟建筑。

    而明朝时,张居正为了关防,着戚继光督修长城,便是现代留存的这一座。历史上的历朝的长城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废墟。而我目前督促修葺的这一段,正是当年戚继光带领修筑的居庸关c八达岭长城。

    这一举措,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相互呼应,互为因果,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联动关系。通过长城的修筑加固和一条鞭法的实施,达到外部安宁c内部富强,以期实现大明中兴。

    而这次动用的民夫,全都是附近府衙雇佣的,这是与往朝最大的不同。秦始皇为了修长城,大量征发民夫,闹得天怒人怨,更是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不可避免的有杜撰成分,但是抛开主观的想象和臆断,却可以猜度故事背后,当时世人对秦始皇这一浩大工程的抵触和抗拒。

    而今天,民夫来自于雇佣,又恰好是冬季农闲时分,农民们很乐意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一分收入。而且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农民们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更是避免了强制徭役的压榨,相对充裕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更加有意愿去投身工程或贸易,这也是明朝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先决条件。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张居正晚死十年,或者明神宗朱翊钧没有推翻张居正的改革,那么华夏会不会沿着已经萌芽的资本经济模式一路发展下去?会不会从明朝时开始,与欧洲文艺复兴c到工业革命那个阶段一样,走上其他的发展道路呢?

    历史没有如果,但今天我已经参与到其中,又能否为它做些什么呢?

    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有些心驰神迷。回过神来,却看到民夫们正干劲十足的配合着士卒,将一块块条石运往高处,加在城墙上合适的地方,再以泥浆c石灰等物沾合。

    配合的部队来自蓟州,本来是别人来,但是叶思忠主动请缨,带队前来配合我。

    我和这位大我一半的将领经过这许多事,依然形同莫逆。他见我看着下面的民夫拉石头,笑道:“这边是冬季开工的好处了!”

    我点点头。叶思忠继续道:“秦时长城以土石为主料,车载斗运,自不必提。我朝以来,长城均以长条石铺就,但长条石极为沉重,搬运登高极为不易。”

    叶思忠指了指远方山那边,笑道:“当年戚都督修筑望京楼时,因为地势过于险峻,搬运长条石压死了不少人,却始终不得成功。后来成了后,有民间传说,说是戚都督诚心感动上天,玉皇大帝派了二郎神来帮助,以石化羊,须臾赶至山上!”

    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传说,哈哈笑了几声,问道:“那二郎神可是果真三只眼么?”

    叶思忠也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我的肩膀道:“启蓝真是有趣之人!哪有什么二郎神?不过那羊却是有的。”

    我哦了一声,颇有兴趣的道:“快讲讲!”

    叶思忠笑着,指着一段山坡道:“山羊极善攀岩,类似那样的山坡,都上的去。戚都督便命人将石头捆在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