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错误的邂逅(第2/3页)  最佳娱乐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又聊了几句电影方面的话题,很快告辞离开了使馆影业。

    罗南看着李安离开,坐在沙发上,满脑袋都是问号,也不知道在《绿巨人》这个项目上,李安与环球影业到底是谁坑了谁。

    用文艺点的说法,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双方有了一次错误的邂逅。

    在很多东方人的眼中,相比李安早期的《喜宴》、《推手》、《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并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所以,《卧虎藏龙》在北美所收获的一切,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东方的想象和预期,也许“文化差异”可以一言以蔽之东方的费解。

    或许是“文化差异”,也或许是奥斯卡光环遮蔽住了其他,环球影业决定让一个东方文艺片导演操作一部美国商业漫画电影。

    不可否认的是,李安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可以在保留好莱坞模式的基础上,更为细腻的塑造人物,同时为电影带来一些不同于好莱坞的新鲜视角。

    但李安无法准确的在好莱坞更加商业化的体制内,找到商业和个人风格的平衡点。

    放到罗南前世最后的年代,漫改超级英雄电影要怎么拍才能爆,恐怕很多普通影迷都能说出一些共识。

    比如紧凑的节奏,精美的特效,火爆的场面,持续的让观众兴奋的高潮和爆点。

    而这些,恰恰与李安的个人风格相悖。

    重压之下,李安仅仅保全了自己的个人风格,而无法兼顾其他。

    前世,还有一种说法:李安坑了环球影业。

    环球影业给予李安充分的信任,巨大的权力,甚至包括无限接近于最终剪辑权的权力,结果李安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打造大众化的商业片,拍了一部作者电影,然后拍屁股走人,留给环球影业一地烂摊子。

    这种说法肯定不靠谱,导演都很珍惜自己的名誉,想想《绿巨人》失败后李安的境遇,也知道他不可能故意为之。

    但李安确实把《绿巨人》拍成了一部作者电影。

    冗长,严肃,而且没有人们期望着的大量动作戏,看完后并不舒畅,毫无那种“超级英雄拯救了我们,我浑身充满了正能量”的亢奋感

    也许李安压根就不想拍超级英雄,他只想拍出一个不幸的男人如何被自己怪诞的能力撕裂,并着重表现这种荒诞。

    结果,李安摔的很惨,环球影业同样也挺惨,原本想跟在后面打秋风的漫威,又一次怀疑人生。

    《蜘蛛侠》的改编成功了,而且改编幅度也很大,漫威觉得自家英雄不逊于蝙蝠侠,还是挺有市场的。

    转眼间《绿巨人》扑街,漫威惊疑不定,当家英雄在电影市场也不怎么样。

    话说漫威的高层能从无数打击中爬起来,最后压上几乎所有筹码,去豪赌《钢铁侠》,神经真的不是一般的坚韧。

    以罗南的观点,其实李安与环球影业的这次合作用一句话就能总结出来:李安拿着绿巨人这个超级英雄拍了个文艺故事片。

    要是晚上十年出,说不定还有人说角度独特,不会那么惨。

    罗南没有掺合环球影业与李安的合作,更不会阻止环球影业跟李安接触,他也没有任何理由阻止。

    大概李安也需要一个受众面更广的题材,与环球影业之间一拍即合,四月初就与环球影业就《绿巨人》签订了正式的导演合约。

    环球影业也趁着李安奥斯卡效应还在,公布了《绿巨人》的档期,这部漫改超级英雄电影,初定在2003年暑期档上映。

    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留给李安筹划、拍摄和后期制作。

    罗南只能说很期待《绿巨人》上映的那一天,毕竟只有那样,才有可能从环球影业手中拿到绿巨人的版权。

    哪怕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