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严公子的机会(第1/2页)  华天夏之大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人一身官袍,身上却透露着风尘仆仆的样子,也没有那些京中官员特有的做派。

    李恪与赵伯琮见到来人,顿时觉得心中的石头有了着落,同时行揖礼道:

    “见过尚书李大人。”

    “见过尚书李大人。”

    来人正是已经擢升的工部尚书、盐铁司司使李冰。

    工部,在六部隐隐的排名之中靠末。权因为其他各部,不管是户,礼,兵还是吏,刑部,都是名大而权实。

    户部掌钱税人羡之,礼部掌礼仪人尊之(礼部到后面还管辖一项更为重要的事务),兵部掌兵事人敬之,吏部掌官吏任免考核人讨好之,刑部掌刑罚人惧之。

    只有工部,虽主天下缮修,盐铁,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得到的关注却没有其他各部那么多。

    而且工部是一个讲究实干的官署,以长官尚书李冰为例,虽然身为一部之首,却做不到像其他各部的长官那样在部衙坐班,上朝听政,终日奔波于盐田水地之间亲力亲为。

    或许这样勤于政务的官员会得到皇上的垂青,但对于那些渴望在仕途上一展宏图的人来说,工部是万万不可入的。

    试想一下,连工部里的最高长官都要以身作则,其下的官员那得该多累?更何况,既然是技术性的岗位,就算上头的人再怎么看好也不会轻易就调离工部升迁其他各部。

    所以说自打组建六部以来,官场中就流传着“宁做户部员外郎,不当工部尚书长”的箴言。

    虽然李恪与赵伯琮都是将军之子,不久之后也将封爵,论职位都在尚书之下,可论地位那就要高于李冰了,但两人对于李冰还是颇为尊敬的。

    不管是盐法新政,还是再往前一些的川蜀都江堰都是造福百姓的政策和工程。这样的注重实干的官员也的确值得他们尊敬。

    李冰看着两人原本崭新的官袍上已经染上了泥尘,脸上却没有丝毫倦怠之意,便道:“你们辛苦了,剩下的事就交给本官吧。”

    由李冰主持剩下的打井挖渠修堤等事宜两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而且会比由两人一同主持进展的要更快和更踏实。只是两人现在担心的可不是进度的问题,脸上便都有些犹豫之色。

    李冰看在眼里,问道:“怎么,两位公子有什么话要说?”

    两人各自看了一眼对方,由李恪开口道:“尚书大人出面主持打井等事我们自然是一万个放心,只是。。只是现在进度却不宜过快。若是在大人的操持下,两三天就把进度赶完,到时候承诺的粮食与银两目前看来很难兑现,所以。。。”

    李冰笑道:“我原以为你们在担心什么。。。放心吧,接下来本官会放缓各项工程的进度,同时本官会对你们之前所完成的进度进行审验,以保万无一失。要想完成皇上交待的事,在你们征集够足够的粮钱之前那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本官一定会在皇上规定的期限之前打好足够的井,修好足够的渠堤,如何兑现皇上的诏令就看你们的了。征粮纳钱呐,可不比打井挖渠来得简单。”

    有了李冰的承诺,李恪与赵伯琮心中都是一喜,两人抱拳道:“多谢李大人。”

    ——————————————————————

    严府。

    严嵩的宅子不算小,而用来招待客人的前厅自然也算不得小。

    只是此时却有些人满为患的样子,几十号人挤在了平时最多只接待一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的重要人士的房间里,即使与普通人家比起来要大上许多的前厅此时也显得小了许多。

    人多,但是厅堂里备着的椅子却是固定的,所以除了少数几人能够坐在椅子上与别人谈笑风生外,大多数的人都还是站着的。

    但也不能小瞧了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