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压轴(第1/3页)  华天夏之大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李恪这一出,接下来朝贺的士族便老实了许多。不敢再有让年轻子弟上来混脸熟的非分之想。

    先不管赢筠的话是不是出自真心,首先李世民,李家的想法就得让所有人都得掂量掂量。

    如果说当朝士族为一股政治力量的话,那么以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冉闵为首的军事集团则是立国的中坚。

    士族,在史书上乃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亦是历史上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因为有士族的存在,导致了个人出身背景远比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更重要。这也造成了王朝统治的不稳定性。所以纵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局都是混乱不堪的,在这其中士族“功不可没”。

    遗憾的是,不论朝代怎么变换,士族依然可见它的延续性。直到隋朝打破了士族的垄断,实行科举选拔制,寒门子弟才稍稍有了出头之日,到了唐末士族制度才走向了灭亡。

    此时,这个混乱的时空也有着士族的存在。

    虽然新朝刚立,但是士族的力量并未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而想要稳定各方局势还得要靠军队。因此,当士族遇上李世民等将领的时候还是要避其锋芒的。这也是为什么赢筠拿李恪来当挡箭牌,而嬴政亦顺水推舟的原因。

    士族也该削弱了,嬴政想道。

    如此想着,便听侍官宣道:

    “天宗客人到。”

    一人身着青袍,手持红色贺表上前行礼道:“天宗范蠡,恭祝皇上圣体安康,大秦万享。”

    见来人是范蠡,嬴政便又起身相迎。今日让嬴政亲自迎出去的这是第二个。

    嬴政知道,想要削弱士族的势力,那便要有替代品,而且是有能力的那种,否则便是剜肉补疮。范蠡便是治世能臣里头最为出类拔萃的之一。

    三年前嬴政就说过,得李斯与范蠡者,天下可期也。同时也游说过,但那时候嬴政还在征战天下,范蠡以天宗为借口,不愿出世。

    “范先生,天下之大,何不与吾等一道建万世之功?”

    “城主,天宗如此纷乱,我怎能抽身而去?”

    最终嬴政没有勉强,带着李斯等人策马而去。因为嬴政知道此等经纬之才,若不能心悦诚服,收之亦无用。

    而这几年来,有李斯的统筹全局才有了如今地望城一片繁华的局面。行军打仗,靠刘彻,李世民,冉闵,赵匡胤四人便足以搅动天下。

    但天下稳定之后,治世便不能只靠李斯一人了。得需要有人来替李斯分担。最合适的那人此时就在眼前。

    世人都以为天宗宗主不过是个虚位,如姬昌终日不问世事,而姬发亦是傀儡。只知五大长老在宗内地位超然,却不知天宗真正运筹帷幄之人却在山下苦心经营,以保得天宗不衰。

    所以见到范蠡,才会显得如此重视。

    嬴政接过范蠡的贺表,递给一旁的赢筠,欣然道:“范先生,三年前你为天宗而不入世,如今天宗大定,现在这边的“幕”还缺个“宾”,你看入得不入得?”

    这是赢筠第一次见嬴政笑得如此写意,看来父皇是真的重视这范蠡。赢筠心中想道。

    范蠡拱手回道:“难得皇上还惦记着,天宗之事已了,若皇上不嫌弃的话,臣愿效犬马之劳。”

    听到范蠡以臣自居,嬴政心中的石头才算是放了下来。喜道:“先生过谦了,以范先生之才,这普天之下谁敢嫌弃?朕从前只有一右臂李斯,现在先生来了,朕才算得上是完“臂”之身呐。”

    嬴政一句话,便定了范蠡的地位。

    一阵如老友一般的寒暄后,嬴政便请范蠡入座上席,离自己不远,与李斯相对。范蠡坐下后还与对面不远的李斯拱手示意,李斯也点头回礼。

    “玄谷客人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