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剽窃,奢侈(第1/3页)  逐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钟繇称赞那篇《观沧海》格局不凡时,张楚刚好走到门外,将这番话一字不差听进耳中。

    “这他娘一不小心成文抄公了”,张楚心中实在惭愧,这可并非他本意。

    之所以写这首《观沧海》,只是因他一时想到了曾在洛阳任北部尉的曹阿瞒,这才写了他的诗文。

    若非张芝派人邀请,那纸张背面,他大概会写的是《冬十月》,也就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二章,之后则依次是《土不同》《龟虽寿》。

    这组诗词原本是曹操建安年间北伐乌桓时所做,而此时的曹阿瞒,大概还在忙着给袁绍当马仔,哪有功夫跑去海边作诗,钟繇自然当成是张楚所做。

    不过张楚惭愧归惭愧,想到老曹那“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却又莫名感觉这无心之间剽窃他诗作之事,倒也略有喜感虽然素未谋面,你老曹且先利我张楚一回!

    话说反正盗你一首诗也没多大利,这年头流行的不是诗词,而是经学,兼通各家经学才是大学问,诗赋书画之类统统都是小道而已。

    瞥见张楚来到门口,张芝终于舍得将注意力从纸张上移开,接着更是直接朝还站在门口的张楚迎去。

    这一举动可让钟繇和张芝一众闻讯前来的门生们侧目不已。

    一向清高傲慢的张有道竟对一少年主动相迎,老头究竟是多喜欢这小子啊!

    要知道就算是书法名家兼此处主人钟繇钟元常,老先生和他见面也只是略微颔首,仅此而已!

    “洛阳张文清,拜见张公。久仰张公大名,今日得见实属三生有幸。”

    张楚这话虽有阿谀之嫌,但也大抵如此,他随爷爷练字的时候,耳朵都快被张芝这名字磨出茧子来了。

    “张文清,文清!好,好,好!”

    张芝一连三声好,不禁让钟繇为之侧目,好在张芝还没彻底忘了他,很快介绍道:“这是此间主人,颍川钟元常,现为廷尉正。”

    “见过先生。”张楚闻言又向钟繇见礼,一派温良恭俭之色。

    不过钟繇只是木然点了点头,远不像张芝那般热络。

    因为他此刻正在发愣。

    面前这张文清,虽然梳洗的干净,但既无佩剑也无佩玉,身着麻布袍服,脚上踏的麻鞋更是几乎露出指头,张楚这身行头实在出乎他意料。

    张公是提过乡野少年不假,可他还以为是乡间豪族子弟,好在张芝早已迫不及待问话,解救了愣神的钟繇:“文清,我且问你,你这草书笔法师从何人?”

    汉代这张楚可没什么师承,也不能扯出几十年后的王羲之来,更不能说出后世的爷爷。

    于是张楚只能如实答道:“自幼随家父启蒙,之后自行习练。”

    “随父启蒙?不知令尊又师承何人?”张芝问道。

    “家父已于三年前辞世,于书文粗通而已。”

    张芝听到这话,朝钟繇赞叹道:“竟是无师自通,当真举世罕见之奇才!”

    后者闻言也轻轻点头,对此也是极为讶异。

    张楚闻言裆下有点忧郁,撒个小谎便搞得自己是万古第一书法奇才一样,哎,吹多了都是泪。

    “张公说你曾写下隶书,堪称下笔有神,如今这草书更是深得张公青睐,不知其他书体可有习练?”钟繇终于从诧异中缓转过来。

    当着两位大书法家的面,尤其还身负推销文清纸重任,张厂长自然不打算藏拙。

    不仅如此,还得借机秀上一把才行,他当即对钟繇说道:“借先生笔墨一用,可否?”

    见钟繇点头,张楚来到几案旁跪坐于席上,之后小心翼翼将手中带来的皮纸铺开两张,一副视如珍宝的模样。

    当然这纸放如今这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