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刘鑫的实力(第1/2页)  带着成都回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鑫听完苏佳的话后,有些高兴的说道:“如此看来,我们的整体实力还算不错嘛。”

    苏佳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如今主人手下的众人,全部都是难得的人才,就算是在反董卓的十八路诸侯里,也能和一线诸侯相提并论。”

    刘鑫知道,十八路诸侯之中,大部分都不过是滥竽充数之辈,手下除了士兵外,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和谋士,其中能算上一流诸侯的,也就袁绍,袁术两兄弟了。,之后三分天下的曹孙,只能算得上是准一流诸侯,至于刘备,这时还在依附公孙瓒,根本算不上诸侯,毕竟手下除了关羽张飞之外,就没有可用之人。

    至于曹操和孙坚一样,前者因为刺杀董卓而声名大噪,后者则是一直被称为江东猛虎,名气自然不必多说,吸引了众多前来投靠的武将谋士,加之家族内部人才辈出,两人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

    只可惜曹操与孙坚手下的兵力不多,没有一官半职,所以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否则他们也能列入一流诸侯之列。

    而能称为一流诸侯的袁家两兄弟,一个是渤海太守,一个是后将军,不仅地盘够大,兵强马壮,手下的人才虽然良莠不齐,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袁家两兄弟的实力远胜于其它诸侯。

    刘鑫想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笑,日后这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看来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力。

    不过说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三国演义》与正史中的记载不尽相同,因为正史中的董卓讨伐战,只有十一路诸侯进行进攻,并且当时的曹操依附在陈留太守张邈手下,孙权也任职于袁术手下。

    而在《三国演义》之中的十八路诸侯名单如下: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八镇,便是曹操本部。

    十八路诸侯会盟于酸枣,共同进攻汜水关,虎牢关。

    而在正史上,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跟随在自己多年的好友张邈军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负责给予联军军粮。

    而在决定盟主之位时,各大诸侯都推举袁绍为盟主,但只有鲍信认为曹操才是最有能力推翻董卓。

    最终,袁绍成为了反董卓联盟的盟主,并且自号车骑将军,其他诸侯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而大汉其他的诸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真正加入反董卓联盟。

    其中公孙瓒,刘虞,陈温三人未做表态;公孙度则在辽东地区自立为侯,马腾与韩遂则在西凉建立势力,与陶谦一样,和董卓态度暧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刘焉虽然表面上响应会盟,并且决定出兵,实际上却是借机在益州铲除异己,大军连益州地界都没有离开;北海相孔融和青州刺史焦和,都在处理各自州郡内的黄巾贼余孽。

    另外,反董卓联盟中,最倒霉的一位诸侯,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