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一愣,他脑子还真有闪过这个念头,但也只是一闪而已。杜凌的父亲早年在战场上受伤,四十多岁英年早逝,大哥战死杀场,最后他成为家中独苗。为了保住家中血脉,也为了不让长子因为血气方刚冲动闹事,杜凌一直把他压制在眼前,杜刚尧天生勇猛刚强,年轻时一直很想上战场建功立业,但杜凌就是不同意,杜刚尧也没办法。好在后来他也算争气,靠着自己的努力慢慢做到了京卫指挥使的位置。但杜凌知道自己这个长子心中一直十分郁闷,活得不太痛快。
“你是说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让你大伯出头?”
“义父杨应宁原来是陕西三边总督,对西北情况非常熟悉,我估计经过李宾之等人的推举很有机会出任讨伐大元帅。我不了解朝廷以往会按什么方式任命总兵官,但如何大伯能和义父配合,我想会是很好的机会。”
杜凌陷入了沉思,按照惯例,地方起兵造反一般是调用附近卫所人马去讨伐,总兵官就由相应的都指挥使来当然。托人推荐杜刚尧当总兵官他没有把握,但一个副总兵还是有希望的,而且长子在京城多年也不是吃素的,很有一些威望。
杜凌有些心动了,天生的性格和家庭的重任促使他一直采取的是比较谨慎和保守的态度,好多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都悄悄躲了,到长子担任京卫指挥使职务时,为了避嫌他更是退居闲职。然而,他也体会到对有的人来说,你谦逊就意味着你软弱可欺呢。这次老三杜渊之无端受到迫害的事实更让他醒悟,有的事情是没有办法躲避的,该出头的时候就要出头,得势不得势,主要看天家的态度。他看你不顺眼,你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天家一高兴,就可以允许一个伺候自己的大太监无法无天,成为“立皇帝”。
杜凌沉吟了一下,吩咐随从去把自己长子请来。
杜刚尧以为发生什么大事,急急忙忙走进父亲的书房,惊奇地看见自己的侄女阿杏赫然也在坐。他朝父亲投过去探寻的目光。杜凌没有废话,开门见山地把安化王造反的事情说了,在儿子吃惊的目光中单刀直入地问道:“你还想去带兵打战建功立业吗?”
杜刚尧犹豫了一下,苦笑地对父亲说,“您如果在三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想,如今我已经老了,没有这个斗志了。”
杜凌顿时心里被浇了一瓢凉水,他还以为儿子会满心欢喜,没想到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回答,不由地冷笑了一声,“在我面前你还敢说老了?你不过才四十出头,卫国公李靖早年也是坎坷蹉跎,直到四十七因为平定王世充才名声显赫,以军功授任开府,你现在就敢说自己老了?”
杜刚尧辩解说:“我哪里能和李靖比,人家是从小就有文韬武略,又一直在带兵打仗,而我都是在京城,带的兵不过是护卫护卫宫禁,守守御城门。从来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爹,我已经习惯了现在日子,不想再动弹了。”
杜凌一时十分难过,这个长子被自己压制得太久了,都已经变成了自然状态了。人生的奋斗也需要一鼓作气,不然中间断了,就再而衰,三而竭了。他大为后悔。
杜玉清也没想到大伯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已不复当年的豪情万丈,看样子安逸的生活已经磨平了他的斗志,再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抱负,果然温柔乡是英雄冢。可惜了,还以为这次对大伯,对杜家是个机会,没想到他轻易地就放弃了。
杜刚尧犹豫了一下,看着父亲说:“是什么门路?要不让文斌去锻炼一下?”
杜凌一下反应过来,也许让长孙去是件好事。杜凌再无犹豫,让侍卫去把杜文斌叫来。杜文斌进门时,见祖父和父亲都直勾勾地盯着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心里打起鼓来。杜凌冷冷地问道:“现在让你上战场,是真刀真枪地作战,你愿意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