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羯鼓传花 下(第1/2页)  风雷幽明水云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风雷幽明水云闲最新章节!

    高手!这是杜玉清对郭诚宇的判断,一个是他羯鼓的技艺高超,不仅需要掌握好节奏恰好地停在相应人的身上,又要能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他的谋略布局,既能掌控全场,又能不动声色,让安排了无痕迹,还让大家皆大欢喜。小小的一个游戏,郭诚宇他都能如此安排,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人物,这样的人不论在哪一行混都会过得风生水起吧,杜玉清想。如果在朝廷不是能臣恐怕就是大奸大恶的佞臣了。

    范斯远大大方方地从布带里拿出一只乌亮的萧来,呜呜地吹起来,他吹的是一曲《赤壁怀古》,曲声飘逸呜咽,起承转合,到最后悠扬旷达。虽然不能说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却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让在场的人无不深深沉醉,桃花树下,玉树临风的人儿手执长啸款款深情,那曲儿、那画面真是无一不美。

    吹奏完毕,在场的人连连喝彩鼓掌,不愿放范斯远下来,希望他再来一首。范斯远连连拱手敬谢,潇洒地走下场来。

    在场的女子们深深着迷,徐惠珍更是激动的心儿砰砰直跳,这就自己看中的人儿,他真是让自己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杜玉清也有些意外,老天还真是厚爱范斯远,连萧也都能吹得这么好。

    后面一个上场的是程羲和,杜玉清不禁心跳加速,她第一次见到程羲和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人仿佛在哪里见过的,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后来接触中感觉他不爱说话,却始终彬彬有礼,襟怀光明,是世家教育出来的那种敏于事而讷于言的谦谦君子,对他颇有好感。

    只见程羲和阔步走到场中,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手拳面给大家行了一个标准的抱拳礼,杜玉清一怔,这在江湖上这是表示五湖四海以武会友,恭候指教的意思。程羲和这样的世家公子也在江湖上历练过了吗?

    程羲和徐徐地抽出腰间佩剑,宝剑脱鞘时发出铮的一声清啸,在阳光下划过一道隐约的剑芒。杜玉清的眼睛一亮,这是一柄刃如秋霜的宝剑,是一把真正的兵器,更是他的表演开始充满了期待。

    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君子,即世家公子们要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所以剑术是君子必修的功夫,剑术因此在春秋后期就已经成熟,史籍中有许多相关剑术家的记载。比如历史上最出名的卧薪尝胆成功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他使用的青铜剑就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勾践剑”后来在埋藏了两千五百年后的现代的1965年被挖掘出来,毫无锈蚀,依然锋利无比,寒气逼人。)那时候剑是两军交战中最常使用的短兵器。据记载勾践就曾请了一个埋名隐姓、生活在山林中的剑术家越女给他的士兵传授剑术。这个越女不仅剑术精通,而且还有一套相应的理论。《吴越春秋》和《庄子·说剑篇》中都有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的相关记述。

    兵器的制造受制于冶炼技术的限制,而兵器的运用又跟军队的作战方式相关。到了汉朝,国家主要的敌人是北方的匈奴,于是发展起了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而骑兵交战中以砍、斫最方便最具杀伤力,使得以刺为主要攻击方式的剑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刀便逐渐代替了剑成为军中战士的主要短兵器。但剑因其携带轻便,佩带具有潇洒之风采在社会中仍然盛行。到了唐代,任侠之风流行,不仅侠客佩剑,连文人雅士也开始佩剑。有什么比衣袂飘扬,仗剑走天涯,更能显示出自己文武双全,风流潇洒,卓尔不群的风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白了,据说他不仅喜欢佩剑,还是剑术高手。他曾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何等快意潇洒!

    于是文人持剑而舞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甚至常常成为宴饮时的助兴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