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立足 五(第1/2页)  我不求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郭大路用橡皮管将竹管一根根连了起来,然后拎起水桶往竹管里倒水,很快,水滴滴答答从洞眼里漏了出来。

    郭大路仔细观察着漏出来的水,低声自语着:“渗透量的大应该和压力成正比,洞眼还可以再一些,距离太长会影响前后端的压力大,不过没关系,这样一水量的变化,还不至于影响到葛草的生长,我看着就算用勺子浇水,匆忙之间,一勺子浇下去,水也有多有少呢。”

    郭大路正在折腾的,是滴灌。

    滴灌这种技术,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在水源缺失的地方比较常用,在21世纪,使用滴灌技术最牛逼的是以色列,人家硬是在沙漠里,用滴灌技术种出了大批农作物。

    郭大路所在的甬城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原本是用不上什么滴灌技术的,农民们种水稻什么,都是大水漫灌,水管够。

    后来不知是哪个领导脑洞大开,要引进以色列农业技术,搞生态农业,请了以色列专家来搞什么滴灌技术推广,媒体上还大鸣大放,可劲儿宣传,所以郭大路通过媒体上也了解了一二。

    滴灌技术在甬城农村最后是无疾而终,但是郭大路照猫画虎,在这古代也用上了滴灌。

    当然,正宗的滴灌还是需要不少配套设备的,比如电子阀门、自来水管、压力表、自动控制软件,但是,华夏农民最擅长的就是活学活用,郭大路就见过,有农民啥配套设备都没用,就是在橡皮长管上扎一排洞眼,往自来水龙头上一套,那就是滴灌了。

    化腐朽为神奇--不对,是化阳春白雪为乡里巴人,华夏农民就是这样牛逼,不服不行。

    郭大路手里用来连接竹管的橡皮管不多,七弄八弄,也就弄了一亩地的滴灌,就这,已经把他累得够呛。

    不过,郭大路暂时也没想大面积施用滴灌,先得面积试用一下,等成功后,再全面铺开也来得及,要不然,真的造成自家近百亩葛草绝收,所谓的“上面”大地主,肯定不会饶了自己这个佃农。

    郭大路叫来浩哥儿,帮自己抬着竹管来到葛草地里,沿着田垅,将一根根竹管挨着葛草,每个洞眼都对准葛草的根部,然后一一连接起来。

    浩哥儿陪着郭大路折腾,满脸不解,几次想开口问,却又想起了姐姐大妞对自己的叮嘱。

    浩哥儿前儿带着糖回到家里时,大妞告诉他,家里几个姐妹都吃过这甜到心里的糖了,剩下的全都收了起来,准备到了逢三的集市时,去换些米粮。

    浩哥儿一听,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在郭大路家里忍不住嘴馋,一口气吃了三粒,这能换多少粮食啊。他忙把剩下的糖全交给了大妞。

    大妞把浩哥拉到屋角,细细叮嘱他:“浩哥儿,你这条命是郭大哥救的,咱们庄户人家,也不出什么大道理,今后郭大哥有啥事吩咐,你都要紧着给他办了。”

    浩哥儿连连头:“我知道咧,咱爹咱娘也这样呢。”

    大妞迟疑了一下,轻轻咬了咬唇:“还有一件事,你一定要记着,无论郭大哥拿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你都不要乱打听,更不能刨根问底。”

    浩哥儿本来就机灵,立刻明白了大妞的话,心里,姐你只知道奶糖、衣服,还没见过那杀了巨蟒的神奇丝线呢,连连头:“我知道。姐,郭大哥能孤身一人在外生活10多年,必定有什么奇遇,我不会乱打听的,不该问的话我不问,不该的话我不。”

    正是因为浩哥儿心里早有了这主意,所以看到郭大路用橡胶管连接竹管,并不多问一句。

    一开始,他还以为那是什么鸡肠子、猪肠子什么的,但等郭大路塞给他几根橡胶管,让他帮着连接竹管时,他用手一捏,就知道那绝对不是什么鸡肠子。

    浩哥儿强忍着好奇,一句话都没问,只是帮着郭大路忙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