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九章 从来蛾眉遭人妒之叔侄宫(第1/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年过去,北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正月,皇太子元昌降世。

    元恪初为人父,喜不自胜。这时,洛阳南方伊阙的大佛石窟雕像也已竣工,元恪中年得子,认为皇子元昌的降临都是佛祖的眷顾;即率领文武百官,徒步南行五十里,完成对佛祖的顶礼膜拜。回宫后,宣布大赦天下,死刑犯免刑还乡。

    因叛逆罪入狱的元禧的儿子元翼也回到了故乡洛阳。在于皇后孕育c生产元昌期间,皇帝不能和于皇后亲热,使本来就淡淡的夫妻关系更加疏远了。高贵嫔这时乘虚而入,把元恪迷惑得须臾不可或离。

    去年四月,尚书邢峦领兵攻入四川时,高贵嫔从皇帝口中听说了于皇后怀孕保胎静养的消息,心中十分恐慌。

    东宫空置多年,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果于皇后生了太子,她在后宫的地位将无可动摇。而高肇设计的一整套构陷于皇后的方案都将付之东流。看着于皇后的肚子一天天膨胀,高贵嫔心急如焚,忙秘密召见叔父高肇。

    高肇自陈留公主事件后,觉得被陈留公主拒绝,在张彝面前栽了筋斗是件很扫面子的事,多次在皇帝面前显示怨艾之色。刚登上帝位的元恪需要外戚的支持。更需要高肇掌控一支军队为自己保驾护航。为了安慰舅舅,他心生一计,诏命将姑姑高平公主许配给舅舅。

    高肇尚高平公主,可谓情场得意,而且在政局的赌场上更是顺风顺水。皇帝在委任高肇为领将军的基础上又委任他为尚书令,不仅掌控军队,更掌控了政治中枢那条敏感的神经。由此,高肇掌控朝政,政出己手,很多朝廷要员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

    春风得意的高肇哪里晓得居住在后宫的高贵嫔会如坐针毡,整天都惶恐不安。这天,后宫太监传诏,要高将军进宫。

    当天下午,高肇即晋谒后宫。高贵嫔屏退左右,身边只有大伯高肇和心腹跟班太监孙连伏。

    孙连伏这人善于揣摩主子心意,巧言令色。一次高贵嫔问他:“你怎么会取这么个古怪名字?”孙太监就是一只嘴巴涂抹了蜂蜜的鹦鹉,回答说:“我就是您的孙子,要一连伏侍娘娘几辈人。”一句话哄得高荒心花怒放,从此视孙为心腹。

    见到大伯,高贵嫔直奔主题,忧心忡忡地说:“于皇后怀上了龙儿,而我的肚皮却总不争气,今后还怎么和于氏抗争。大伯您在外面春风得意,不晓得侄女我每天为此焦躁不安。”

    “你就为这此事叫微臣进宫?”高肇暗暗嘲笑工于心计的侄女高荒也和世上所有的女人一样,在爱情的问题上难免犯“头发长见识短”的错误。提醒高荒说:“你担忧什么?如果于氏怀上龙子,那才是上天对我高家一门的眷顾。”

    高贵嫔心中责怪大伯父那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洒脱心态,“大伯,您居然还沉得住气,硬是稳坐钓鱼船,就不怕洛河里风急浪高,一下把船掀翻。”

    高肇忍不住嘲笑侄女的见识短浅:“贵嫔娘娘难道您不知道,按照北魏先例,龙儿一旦被策立为太子,生母将被赐死。如果皇帝因策立皇太子而将于氏赐死,那岂不是省了我们好多力气,您还担忧什么?”

    “大伯,我又何尚不知道先祖皇帝立下的这条规矩。不过,凡事皆有破例,只怕皇帝面对庞大的于氏家族,到时候会网开一面,作出赦免于皇后的先例。那时侄女我就惨了。”

    听了高贵嫔的话,高肇想了想,觉得高贵嫔的担忧不无道理,凡事都有例外,不可太过依靠陈规,得有补救的第二套方案才行,他脑子里飞快地打起了主意,说:“贵嫔娘娘您尽管放心,我们就放长眼光看她个一两年,到时,如果皇帝不将她赐死,大伯我自有别的办法。”

    叔侄二人设计出一环套一环的“宫心计”,就等着看皇帝在策立太子时,对于皇后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