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朝堂又见董仲颖之穷凶极恶(第1/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乙浑诛杀了几百个官员和三个主要政敌还不放心,因掌握朝中大权的重臣陆丽未在平城,而是在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西合营)的温泉疗养。陆丽是先皇甚为倚重的大臣,此时他的身份才是真资格的司徒。

    乙浑能有今天的猖狂,完全是政变的结果。

    拓跋浚从西域归来之后,病情转化很快,只两天时间就陷入深度昏迷之中。五月初十日晚上,车骑大将军乙浑趁尚书杨保年等人都不在皇帝身边的难得时机,唤醒皇帝,对病人说:“皇帝您是不是应该趁此时清醒的时候,安排好太子的辅政大臣。”

    皇帝这时被烧昏了头,一听乙浑的建议,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忘得干干净净,此时要想起身书写遗诏,连起身都困难,哪里还能提笔书写,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朕已无力,只能传以口谕”

    皇帝此时真是被烧昏了头,不能书写遗诏,也应该等待尚书杨保年等大臣在身边的时候才宣示口谕,以免被人矫诏。这本来是基本常识。乙浑此时见皇帝不再开口,似乎在等待谁,心里焦急,催促说:“微臣遵旨,一定按既定方针办!”

    皇帝听乙浑的表态完全是信誓旦旦,这就放心了,于是才继续说:“传谕司徒陆丽c尚书杨保年c驸马都尉冯熙三人为辅政大臣。”说完,已用尽了最后的力气,瘫倒床上。

    也是北魏多灾多难,此时杨保年等大臣刚刚来到皇帝身边,只听见皇帝说的“辅政大臣”几个字。乙浑急忙在病床前跪下,故意高声说:“微臣遵旨,一定当好辅政大臣,辅助新皇帝。”

    皇帝一听乙浑明目张胆的矫诏,眼睛一瞪,呆了。此人如此猖狂,吓都被吓死了,皇帝的眼睛从此再也没有转动。

    大行皇帝的口谕只有乙浑一人辅政,这怎么可能,这是显而易见的矫诏。可是,反过来说,谁又能证明这不是皇帝的口谕,谁又能证明这是矫诏呢。

    皇帝生前没有设太尉,他自己身兼太尉,亲任三军总司令。皇帝生病期间,由司徒陆丽兼任三军总司令。也是北魏该有此一劫,偏偏在陆丽到温泉疗养期间,皇帝旧病复发,一命呜呼。

    乙浑专权,擅杀无辜。陆丽此时就是他最危险的敌人,必须想方设法将其诛杀。乙浑思前想后,怎么才能把陆丽骗回平城。于是,派出心腹司卫监穆多侯前去代郡,传诏让司徒c平原王陆丽回京奔丧。

    穆多侯本来也是乙浑一条战壕的战友,两人虽不说是刎颈之交,却也算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可是,乙浑几天来的表现,让他大为惊讶,认识到此人原来是中山狼,自己也有可能被他吃掉。特别是被乙浑诛杀的几百个臣工中,有不少是穆多侯的亲戚和朋友。

    有此戒备之心,穆多侯决定动员陆丽回到平城,指挥军队,诛杀乙浑。可是,穆多侯一见到陆丽,心里又犹豫起来,不知道他回到京都平城将会是怎样的处境,又不好明言,只得含糊其辞地说:

    “乙浑在朝堂上横行霸道,挟天子以令诸侯,简直就是今日的董仲颖(董卓挟持汉献帝,见拙著《芳草迷踪》)。平原王您是先皇的重臣,人望甚高,为奸臣所忌恨,今先皇驾崩,您应该在封地多耽待一会儿,静观朝中局势,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入京,也为时不晚!”

    穆多侯的话本来是保存先皇武装力量的最好办法,有理有利有节,等到乙浑反相暴露,那时调动军队,“清君侧”诛杀乙浑。

    杨保年等大臣被杀之后,此时满朝文武中领袖式的人物就只有司徒陆丽了,如果此人再有个三长两短,乙浑真是就要架空皇帝了。可惜陆丽被愚忠蒙住双眼,当即斥责穆多侯说:“哪有当臣子的听说皇帝大丧,而是只考虑个人安危,不去尽人臣之礼的道理。”

    穆多侯明知道温泉疗养地有很多乙浑的耳目,不敢明言,只得跪伏在地恳求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