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7章 盥洗室里的故事(第1/2页)  活在霍格沃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级长盥洗室出来之后,达伦心情舒畅的向格兰芬多公共休息室走去,在空荡荡的走廊里,他倒是想起来以前在某南方系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的就是盥洗室里的事。

    大意是某个留学生在欧洲上学期间住在家庭公寓里,看到人家卫生间里的有个盆,在马桶边上,类似洗手盆,但位置比较低,问房子的主人,当时人家跟他不熟,觉得比较私密,所以没跟他说,等到后来混熟了,才告诉那是什么东西,原来叫做“净身盆”,透过面向或背向从水龙头流出或喷出来的水而坐,达到清洁身体的目的。

    从时间线上来判断,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其作者大约也是这个时候到欧洲的吧,国人与世界的交流远不像后来那么多,见这么个新奇玩意儿涨涨见识倒也罢了,可是文章却把那东西吹到了天上,什么方便c卫生c环保,甚至还跟什么文明挂上了沟,好像没有这玩意就十恶不赦c落后愚昧一样。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当然,人家原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而且这个“理性”指的是其代表的“规律c理由c原因”之类的概念,不过就跟其它很多名句一样,被人们砍掉一大半之后变成了“存在即有理”,成了完全纯粹用来胡搅蛮缠,推卸责任。

    当然,在这里我们是用“简化版”来胡扯,而是那句完整的放在“净身盆”身上就很合适,为什么欧洲会出现这样一个东西呢?真的是什么“方便c卫生c环保c文明”吗?还是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欧洲吧。

    关于“净身盆”bidet,能查到的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1710年,可能是由发明家克里斯托夫安装在法国王室的家中的那座,但在当时的法国,bidet更多的是出现在风月场所,方便妓女清洁,利于工作好吧,至少算是卫生。

    而与此同时,法王路易十四从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间才洗过一次澡——这一惊人记录,迄今依然被保留在路易十四的御医每天为他做的身体状况记录本上。

    到了18世纪,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一是诞生日,二是大婚日,三则是入殓,国王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医生的吩咐,最爱干净的法国贵妇人每年也仅洗两次澡,平时主要用干毛巾擦身。

    难道欧洲人都是狗狗,天生厌恶洗澡吗?

    当然不是,向前一千多年的古罗马时代,人们是公认的爱洗澡,罗马城内就有很多华丽得有如宫殿的大型浴室,但到了中世纪时期,由于技术的退化,没有了建设庞大复杂的锅炉和管道的能力,欧洲人洗澡的成本大大地提高了。

    一是在澡盆底下要垫很细腻的布或者丝绸才行,这样的话,入浴时身体才不会被澡盆的木刺扎到,而老百姓是绝对买不起这么多的高级布料,拿来为自己垫屁股的。

    二是洗澡水的问题,那时候已经没有了古罗马的庞大浴场,拿家用的大锅煮沸一锅水,只够灌满澡盆的三分之一,因此洗一个热水澡就要烧三次水,很麻烦,所以当时洗一次澡水要循环使用,顺带说一句,按照当时一家洗澡的次序,婴儿是被放在最后的,而英语里有一句谚语,“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干家务的时候有把洗碗水跟勺子一起倒马桶里经验的童鞋比较容易理解这句话。

    三是古罗马人洗澡用的用磨成粉的松果加水捏成的香皂c香油和香料,在中世纪的欧洲都很贵,除了伯爵以上的大贵族,根本没人买得起。

    如果说以上是让普通人洗澡变得困难的话,那最要命的是封建迷信的不良影响,依据莫名其妙的神学理论,天主教会认为洗澡会损伤身体的元气,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少泡澡为妙,最初还只是不提倡,类似于佛教戒酒戒肉戒色之类的宽泛说法,后来才开始严厉禁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