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5章 唐代的那些事儿(第1/8页)  象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二章唐代象棋的那些事儿

    唐代是中国象棋成形的孕育阶段,在此期间,由于皇室对象棋的关注和爱好,使得象棋盛行于后宫和坊间,这也就有了一些流传已久的象棋故事。

    中国象棋史中,谈到一些梦中下棋的故事,其中,最为玄妙的莫过于,武则天梦中下象棋决定皇储归属的故事了。

    武则天晚年,为立太子问题绞尽脑汁。可她的儿子都姓李,她想传给本家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

    一天夜里,武则天做梦,梦见与大罗天女下象棋,总是输,而且棋子总摆错位置。武则天问宰相狄仁杰,狄仁杰回答,象棋不胜,是宫中无子,此乃上天假托象棋暗示陛下,储君位置不能长久空缺。太子是天子之本,本一动摇,天下大乱。陛下请尽快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可以此千秋万代常享宗庙。如果立武三思,则不一定。

    武则天感悟,立即将李显召还,立为太子。至此,李唐薪火得以相传。

    唐玄宗李隆基,多才多艺,他对书画c音乐c围棋和象棋都有较深的研究。

    李隆基即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和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作为正式官职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历经500多年。

    李隆基常和杨贵妃下棋,而且常常以人代棋子。游戏方法如此,数十名宫女为棋手,在胸上缀“香车”c“挂马”c“金将”c“银将”等棋子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上。在杨贵妃的指令中,宫女随之走动,那博弈场景的确奢华有趣。此后,以人代棋子的走法传入日本,演变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李隆基三子唐肃宗李亨也是爱下象棋的天子。

    天宝之乱年间,李亨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稍有休息片刻,他便和爱妃下象棋,对军情战报置之不理。李泌以“马嵬坡”事件进言,李亨才有所收敛,但下棋兴趣仍未减弱。

    在战乱频发的危机情形下,为掩人耳目,李亨把金桐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象棋,这样别人就听不到下棋时的声音了。

    从此之后,历史上便有了木制的立体棋子了,后人称为“宝应象棋”。

    根据一般的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象棋的名称。如《楚辞招魂篇》有这样一段:“昆蔽象棋,有六薄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孔子《论语》说:“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弈包括其他的棋类。汉刘向《说苑》载: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燕居则斗象棋。”可见那时候,在贵族和世大夫中,已经有象棋的活动,甚至影响到三等的门客了。但上面所指的象棋不是现制的象棋。

    唐《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相国牛僧孺用车c马c将c士c卒加炮,代之为机矣。根据这个记载,唐朝牛僧孺之前的象棋没有炮,待加炮之后,才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但牛僧孺《玄怪录》中反映的,只有王c上将c军师c辎车c马c卒六个兵种,还没有炮。随着炮在战争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于是反映到象征战斗的象棋游戏中来,是否在牛僧孺之后才加炮的呢?棋盘里的河界,称“楚河汉界”。可能是受到楚汗相争时,韩信作象棋传说的影响,由后人附加的。据传说:韩信带兵攻打赵c齐等国,一段时间打仗,一段时间休整。在休整时期,恐怕士兵思家而涣散战斗力,所以作象棋以教士兵。宋晁补之的“广象棋”和现在的走法比较接近,但是没有说明棋盘的中间有无河界。有河界的象棋,初见于宋朝范仲淹“奇兵翻背水”和程颢的“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由此看来,北宋前的象棋盘似乎还没有河界。综上所述,唐至北宋这段时期,象棋是处在过渡时期,还没有统一的规格。大概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才有统一的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