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9章 界的神雕侠侣(第1/4页)  象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百二十八章象棋界的神雕侠侣

    高懿屏1976江苏常州人。10岁学棋。棋风灵活善变,中残局功夫细腻。

    1991年进入江苏队。

    1992年起参加全国比赛,1995年获全国第六名。

    1996年与台湾棋王吴贵临结婚,在台湾与众多男棋手交流,曾获“福兴杯”冠军,被授予五段称号。同年获全国女子冠军。

    1997年获第五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女子亚军。

    1994年获女子象棋大师称号。

    1998年获女子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联合报报道,13年前年仅20岁的大陆象棋棋后高懿屏,嫁给台湾象棋王吴贵临,“一到陌生的高雄市,就有落地生根的准备”,她除了参加比赛,也在台湾教棋,希望更多人认识象棋c喜欢象棋。14岁时,江苏姑娘高懿屏在南京初见吴贵临,当时她只是观赛的群众之一。6年后两人参加多项象棋比赛,相知相惜成婚,14岁的年龄差距不是问题。

    “20岁结婚,是比较早”,高懿屏说,父母尊重她的选择,“可能是一直在外地比赛,我觉得我的心理年龄比20岁大,可以面对婚姻”,很珍惜与吴贵临的缘分,直觉他是值得寄托终身的人。

    婚前,她最好的成绩是亚军婚后,接连得到大陆女子象棋冠军c第11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女子组冠军c第7届世界杯象棋赛女子组冠军。

    她发现台湾喜欢象棋的人很多,但大都把象棋当作休闲,“事实上象棋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和逻辑思考”。4年多前,高懿屏担任台湾象棋推广教育协会秘书长,展开象棋推广,到各级学校教棋1年前在高雄市成立象棋教室,学生从幼儿园生到成人都有。

    “学校c家长不会因为我拿过象棋冠军就要我教”,高懿屏边教c边学,“与学生c家长的互动才是能不能获得信任的主因”。她从象棋的基本功教起,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觉得推广教育是另一种成就。

    高懿屏和吴贵临是1995年4月认识的,虽然双方年龄相差较多,但共同的爱好和志向,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三年前的5月,他们在古都金陵举行了婚礼。爱情的力量竟是如此的神奇,新婚不到半年,“普陀论剑”吴贵临随妻助阵,高懿屏发挥出色,尤其是第六轮力胜师姐黄微之局下得有声有色,不言而喻“家庭教练”功不可没。九轮战罢,她与黄微同为5胜3和1负,积65分并列首位。通过计算小分,高懿屏占先,荣登全国冠军宝座。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等级分靠后的高懿屏会蟾宫折桂。也许是江南水乡给了她聪颖和灵气,14岁就蓓蕾初绽,夺得全国少年赛第3名,15岁初被招进省集训队。用她的教练李国勋的话说:“她下棋特别认真,特别刻苦。”就这样,她三年迈了三大步:1994年获全国第10名,荣膺国家大师称号1995年打进6强,跻身国手行列1996年技压群芳,成为我国第10位巾帼豪强。

    与爱妻相比,吴贵临却有着坎坷的人生。由于父母早年离异,单亲家庭给了他倔强的性格。记得7岁那年,在叔叔的影响下他学会了下象棋。在台湾那个地方找名手学棋是要“交学费”的,跟人过招都是以下“彩”棋的形式切磋棋艺,他十几岁就开始浪迹江湖了。激烈的搏击,磨砺了他的棋力和斗志。18岁那年,在家乡南投县举办的“棋圣”战中,他一举夺冠,从此在台湾省棋界崭露头角。他先后获得第一至五届全省象棋大赛冠军,获第一届和第三届“中山杯”冠军。而最令他难忘的是22岁那年,与徐俊杰的十番大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老交替的决斗。由于前四盘比分悬殊,吴贵临领先,徐俊杰见难以扭转局面,放弃了比赛,从此奠定了吴贵临为“台湾省第一高手”的基础。随后他挟艺云游,先后访问了香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