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5章 的国际化(第2/4页)  象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国内顶级赛场露面的机会,一度热传的江苏队要引入越南外援的想法也不能付诸实践。所幸的是从2007年起,形势又有所好转,先是五羊杯邀请港c澳棋王参赛,继而今年第三届杨官璘杯公开赛也将专门设置海外组,海外棋手又有了在大陆比赛交流的机会。而2007年10月的亚室会c2008年10月的智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都将有象棋的赛事。一旦形成影响较大的国际赛事,总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由此可见“公开”之重要。

    当然,请不进来,有经济上的客观原因,但没有主动创造机会c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主观上也是难辞其咎的。以现有的顶级赛事为例, 1c个人赛,参赛人数众多,完全可以邀请海外棋手参赛。 2c嘉周杯,今年开始允许东道主参赛,明年不妨也邀请越南棋手加盟,如不想降低赛事档次,至少女子组可以邀请亚室会冠军吴兰香。 3c威凯房地产杯排位赛,也可以给海外棋手几个名额。 4c东坡杯明星赛,据说有11位等级分前列的棋手弃权,为何不让几个给海外棋手? 5i大师赛,要让海外选手通过网选比较困难,不如改为世锦赛前六名可以直接进入本赛二十四强吧?至不济也可以在网络最终预选32强中给几位名额。 6c来群杯名人战,档次相当于以前的棋王赛吧,可以照搬,给四分之一的名额给海外棋手,办成世界性的名人战。 7c广洋杯大棋圣战,16人的参赛规模,也可以邀请几名海外棋手。加上已开放的五羊杯c杨官磷杯,海外棋手的参赛提高的机会就多了。下棋找高手,只有多与大陆棋手真刀真枪的较量,海外棋手的水平才能提高,象李锦欢在澳门回归后参加了几届团体赛(乙级联赛),即夺2005年世锦赛亚军,否则即使强悍如吴贵临在没有参加银荔杯的机会后,水平也是每况如下,海外第一人已然不保。不要少看培养个别海外高手的巨大作用,围棋的聂卫平c曹薰铉都是以一已之力开创了中c韩围棋的大发展的。象棋如果没有九十年代的吴贵临在世锦赛上给大陆棋手制造一点麻烦,世锦赛也是彻底没有悬念的。而在顶级赛事中邀请海外棋手,只是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并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至于人选上还可以与另文提到的积分制结合起来,根据积分榜采用轮换制c指定制等方法挑选海外棋手参赛。至于其他档次较低的赛事,更可以趟开大门欢迎海外棋手。赛事体系c积分制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有海外棋手参加的赛事,可以在赛事评级c积分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当然,规模最大的还要算联赛。棋院一直想将联赛办成象棋的nba,但仍未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主要原因是主客场制的成本过高,冠名赞助尚且难而落实;而且联赛赛程过长,引进海外棋手作为外援因时间因素制约而不可行。象甲联赛在三棋的改革上可以先行一步,借今年“被逼”由主客场制变为赛会制主客场制的机会,在明年胆子再大一点,主动改制。

    1c将团体赛(乙级联赛)与象甲联赛合并,就叫象棋联赛就可以了,不设升降级,没有降级压力,可减少消极和棋。 2c这样加起来大约有四十支男队,可以分赛区进行第一阶段的常规赛,可分二至四个赛区,赛9轮赛会制的比赛,相当于目前乙级联赛的规模,各赛区前若干名出线,共16队左右进入第二阶段的季后赛。 3c季后赛可分两个组,单循环赛7轮,集中放在几个地方进行赛会制的比赛。每组前三名共六队出线。分赛区与分组的目的是同一赛事在不同地方举办,多贴近群众,扩大影响。 4c最后六强的总决赛,每组头名直接进四强,每组第二c三名进行交叉淘汰赛,采用主客场制,可以各两个主场,先算场分,场分相同计局分,局分相同按初赛名次。胜队进四强。四强继续以双主客场的形式,半决赛c决赛决出最终名次。这样整个过程共28轮,与现有的团体赛联赛的总轮次差不多。而且只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