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九章 早朝(上)(第1/3页)  谋定天下之扶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再回头来看看大明朝廷。

    自从当晚深夜召见周祥春问计之后,崇祯便放下了心来,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躺在龙床上,崇祯反复对比一下周廷儒与周祥春,二周之间高下立见。何况一个乃东林出身,一个乃帝党心腹,屁股该向谁那边坐已经很明显。再加上这周廷儒收买太监刺探宫中动静的举动,已经让崇祯十分的不满。

    这首辅之位,是不是该换一下了?倘若能换城这周祥春来当首辅,自己的日子说不定会轻松很多,大明的局势说不定也要乐观很多。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心中已经开始有了一丝换掉周廷儒的念头。

    崇祯三更就寝(晚上十一点左右),五更刚到(早上四点左右),负责叫起的太监便来到了乾清宫门口,扯着嗓子喊道:“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政爱民,不可忘乎!”一连就是三遍叫了下来,等到里面传来动静,便转身离开。

    这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老规矩,朱元璋为了提醒自己要勤政,便弄了这么个规矩出来。小太监手持竹鞭,每叫三次算一遍,三遍叫完,皇帝还是没起床的话,便可以持竹鞭鞭打乾清宫大门,把皇帝吵醒起来。

    等到了成祖登基,便继续沿用了这条规矩。不过成祖皇帝脾气大,打死了几个叫起的小太监后,其它小太监也只敢走走过场而已,叫完三遍就闪人,起不起来皇上你自己看着办。

    后面仁、宣等皇帝一路继承下来,规矩越发的懒散了。到了武宗朝,这条规矩已经扔到了垃圾堆里。

    崇祯登基之后,一心效仿太祖、成祖,凡是太祖、成祖定下的规矩则一定是好。便命人又把此规矩从废纸堆里面考证了出来,然后便安排了小太监天天叫起。

    小太监叫起之后,两队太监宫女便鱼贯而入,一队奉上热水、毛巾、青盐等洗漱用品,另外一队则奉上清粥小菜等早膳。

    等到崇祯洗漱完毕,草草的用过早膳,时间便已经到了卯初,早朝的时候到了。

    这里在科普下大明朝的早朝。

    明朝初年,太祖当政期间,简直是官员的地狱。不光有早朝,还有午朝,晚朝(明太祖独创,除了早朝外,不是天天都有。)

    朱元璋天天早朝不说,废掉宰相,设立内阁自己亲临一线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老年人嘛,每天很早就会醒来。以太祖的性子,自己身为最大的官员,却偏偏痛恨其它的官员,自己吃蔬菜,官员们就不能吃肉,自己醒来了,官员们也就不要睡了,因此便把早朝的时间规定的很早,差不多就是后世的早上5点左右。正式朝会既然是5点,那么便规定百官们4点就得在皇宫外等候。

    这样下来,住的近的王公大臣还好,几步路就到了,可以睡到3点半,然后4点前赶到皇宫前就行。住的远的那群小官,没资格参加早朝的算命好,要是运气不好刚刚够格,那就得半夜一两点就得动身,穿越大半个北京城,赶在4点前到达皇宫,比后世的上班族还苦。

    等到了早上4点,鼓声便会响起,百官们按文武排成两队,然后呢?然后干等着!咳嗽、吐痰、闲聊那种事情都不能有,否则便是失仪,会有专门纠察百官风纪的御史记录下来。事后按着记录扣俸禄不说,严重点的还会影响仕途。

    百官们干站一个小时,等到了5点正,皇城的钟楼便会响起钟声,宫门也便会在这个时候打开。于是,排好队伍的百官便依次鱼贯而入。

    至于早朝的地点,倘若是小早朝(小叫),参与的人数不多(正四品以上的实职人物,主要为六部九卿里的话事人,一般才三五十人),便会选择在太和殿。要是碰上初一十五这种时候,便往往是大早朝(大叫,类似于后世的月会,不过是半月一次),也叫朔望朝,凡是京师之中的官员,包括外地进京公干且在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