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耶稣教会(第1/2页)  重铸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朝北京城有内外城之分,共十六座城门,它们各有不同的名字c用途和特征,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c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c正阳门c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c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c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c永定门c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宁门(后改称广安门)和西便门。

    北京城外城是嘉靖年间后建的,比较荒凉,大部分是农村,广宁门内,广渠门内大多事坟地,也就珠市口c菜市口以北一带商业繁荣,有点帝都的景象。

    九门中有八门启闭有时,那时有句俗语“城门响点不等人,出城进城要紧跟”。如果走慢了,城门准时关闭,无论进城还是出城都毫无办法,除非官方有事命令开城门。惟独崇文门通宵达旦地开着,因为此门为收税关口,通宵有差役守卫。

    锦衣卫和徐光启所骑乘的马匹都是上好的骏马,百骑绝尘,一路狂奔,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了北京城,他们便是从崇文门进的京。

    徐光启在午门外下了马气还没来得及喘匀,便被骆养性火急火燎的给拉着进了紫禁城。

    王安翘首以盼的在会极门外等候了打半个时辰了,看到徐光启的身影他长舒一口气,也顾不得客套,“哎呀,徐子先你还真是姗姗来迟,圣上在文华穿殿等你多时了,你快些跟杂家去吧!”

    徐光启气喘吁吁地的冲着王安深施一礼,一语双光的说道:“有有劳,有劳王公公了。”

    落日余晖,文华穿殿中蜡炬如林,把整个大殿照的是亮如白昼。

    朱由校身穿紫色四团龙常服,两肩处加日c月二章,头戴翼善冠,上缀二龙戏珠,腰束黄色玉带,脚踩皁靴。

    他这一身常服是王安好说歹说才穿上身的,在现代浪惯了的他自然觉得别扭无比。一听殿门外王安高唱“徐光启奉召觐见!”立刻拿起那本准备多时的《贞观政要》坐在宝座之上装模作样起来。

    “臣,徐光启,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光启虽然休致,但他曾经在朝为官,面圣自称臣也无不可。

    朱由校面上假装毫无波动,其实内心早跟那炉子上的烧水壶之中的开水一样滚开了花,“徐爱卿平身。”

    王安看着装模作样的朱由校憋得只想笑,他知道眼前这主儿有多么迫切的想见到徐光启。

    徐光启只在天启元年的登基大典之中远远地见过朱由校,他激动的抬起了头,他要看一看当今圣上龙颜几何,“谢万岁!”

    朱由校刻意地扬了扬手中的《贞观政要》,徐光启缓缓地抬起头,两个人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穿越古今的两个人终于见面。

    朱由校睁大眼睛仔细端详起徐光启来,只见他头戴黑色东坡巾,身穿便于骑马出行天蓝行衣,衣身两侧开衩,腰束本色镶边经带,脚踩绿绦缘青鞋,虽然已届耳顺之年,却颇有一股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萦绕周身。

    身为臣子,徐光启不敢像朱由校打量自己那样直接,却也是不卑不亢的迎上他的目光,双眸炯炯有神的揣度起他来。

    一根朱由校的目光交锋,他便在心中暗道:“哎呀,圣上长大成熟了许多,远比登基的时候高大壮实了不少,脸色也红润了许多。

    外界传言圣上是以昏君,今日得观,却发现圣上的目光清澈无比,看来外界传言有失偏颇,多半是以讹传讹,信不得。

    哎呀,那个混蛋说圣上不识字的,他老人家手中拿的那不是《贞观政要》吗?他既然能看得此书,心中十有是立志要当一明君的。”

    二人面上皆是波澜不惊,心中却都是思绪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