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3章 横祸(第2/3页)  逍遥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厉害,也只是不受重视的前京师厢军副都指挥使,现任水师都指挥使。

    在大周帝国的军方,除了李中易重视水师之外,完全没人看好周道中以及他的部下们。

    周道中心中有数,这么些年,只要是逢年过节,他一直不敢忘记给朝中重臣送礼。

    可是,这些重臣们,收礼很开心,真要帮周道中出力,把他调离高丽,提拔重用,竟无一人出力。

    所以,周道中投靠李中易,既有以往的老部下渊源,又有现实权力结构的必须!

    “恩相妙计安天下,杀得契丹狗们,片甲不留,末将实在是佩服五体投地矣。”周道中的马屁一个接着一个,拍得竹儿小娘子浑身上下,很不舒服。

    竹儿小娘子恨恨的暗骂道:“马屁精,也不嫌肉麻?”

    李中易对于这种性质的马屁话,其实早就免疫了,只是,马屁虽肉麻,投靠的心思却是确凿无误。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上,他并无可能获得万众一心的忠诚,于他而言,只需要部下们,按照他的意图办事,这也就足够了。

    政治,原本就是妥协的艺术,说白了,也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

    部下愿意听李中易的招呼,李中易根据功劳的大小,把或大或小的官帽,或多或少大权力,分享给有功之臣。

    这其中,既有现实利害的理性抉择,也带有感情用事的感性空间,总之,玩这一套艺术,十分的复杂。

    见李中易轻轻的放下了茶盏,并无不耐的神色,周道中趁势接着大拍马屁,“恩相明面上故意吸引契丹狗的注意,实际上,明修栈道,暗渡了北边小石河的陈仓,嘿嘿,契丹狗难逃全军覆没的宿命啊……”

    李中易淡淡的一笑,契丹人一直靠着弓马称雄,却从不曾见识中原汉人。那么多变换莫测的所谓奇计。

    自打李中易知道,契丹人竟然把大营扎在了小石河的南岸。地势最低矮处,他的心里就已经在盘算着狠辣的一计——水淹七军!

    在辽阔的大草原之上。契丹人靠着弓和马,征服了奚人、渤海人、女真人等各个草原民族。

    在草原之上,由于地势的关系,即使想蓄水淹没敌人,只会被人骂作是异想天开。

    可是,榆关以西,营州以东的地界,却是小石河高悬于北面。

    如今又是枯水季节,哪怕是宿将的萧思远。也没有放水或是防备水攻的经验。

    契丹人不知道水淹七军的典故,李中易这个三国迷,却不绝对不可能忘却。

    至于,李中易安排杨烈主动离开榆关,正面挑战契丹人,目的有三:其一是试探下精锐属珊军的战斗力;其二是吸引住契丹人的注意力,让敌人的主将,无法及时察觉到,周军挖土蓄水的大动作;其三则是考验一下杨烈临阵指挥的能力。

    随着李中易的声望日隆。地位益高,很多不是决战性质的小战役,他日益力不从心。

    李家军,自从组建以来。中下级军官团的培训机制,日益完善。李中易目前所缺的人才,一共有两大类。一是类似于张良的顶级谋士,一是韩信一般的统军大将。

    李中易本不是周臣。地位也异常的尴尬。文臣认为他是骤然崛起的武人勋贵,武将们却嫉妒他的军功卓著。

    典型的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中间派一枚!

    不过,由于李中易比较知趣,从不胡乱插手别人的势力范围,大家没有你死我活的利益之争,表面上倒也是相安无事。

    只不过,短暂的权力平衡,却因为雄主的病倒,即将出现剧烈的再平衡的斗争。

    李中易的权力基础,来源于西北灵州军、府州军,以及羽林右卫的强悍军力。

    但是,李中易的经济基础,却和这个时代的所有权贵们,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