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从奴隶到主人(第2/3页)  逍遥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士兵,单个拿出来,远不如他家的家兵,可是,一旦被军官们组织起来之后,却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战力。

    据莫继勋的暗中观察,李中易对于军队纪律方面的要求,异常严苛,几乎达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

    在军营里接受了四个月,高强度,大运动量的系统训练之后,莫继勋对于这支朔方新军的基本情况,已是了如指掌。

    正因为太过了解,所以,莫继勋对于家族未来的命运,变得忧心忡忡。

    借着定难军、契丹人和中原汉人王朝之间的矛盾,莫继勋的家族,才能见缝插针的在府州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精锐的力量。

    正如李中易的猜测,莫继勋的确是府州(静难军)折家的子弟,他是现任静难军节度使折德扆收养的义子,真名叫作折御寇,是折家这一代年纪最长的孙辈。

    折御寇下边还有两个弟弟,都是折德扆亲生的嫡子,一名折御勋,一叫折御卿。

    原本,按照折家的计划,是希望折御寇混进灵州官军之中,靠着家族的支持,逐渐升上高位,然后慢慢的掌握住灵州的军力,配合东北面的静难军本家,对日益壮大的定难军,形成夹击之势。

    只可惜,李中易的突然到来,打破了折家原定的计划,让折御寇的努力变成了白用之功。

    如今的灵州,在李中易的治理之下,老百姓的日子虽然过得还比较苦,但是,兵强马壮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灵州新军的逐渐壮大,草民的生活日益安定下来,再不像以前,只要传出党项人要打来的消息,举城都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折御寇胡思乱想之际,李中易已经纵马奔过了他的身前。眨个眼的工夫,就消失在了城门之外。

    踢声震天,旌旗招展。人如熊,马如龙,过万只马踢踏过城内的街道,地动山摇,气势冲天。

    大队骑兵过去之后,辅兵们驱赶着备用马群,不紧不慢的出了城。

    按照灵州的军制。并不追求骑兵的绝对数量,为了突出高机动性,李中易异常奢侈的安排了一骑三马的骑兵编制。

    也就是说。一个骑兵,在正常情况下,配备了三匹马。

    灵州的马虽然比较多,但是。质量上乘的战马。却还是比占据了河套养马之地的定难军党项军八部,要差出去很远。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行军打仗最讲究的就是因地制宜,不能墨守成规。

    所以,李中易根据灵州的实际情况,以及马群的现状,作出了较为合理的搭配。

    其中。最好的马则始终保持着体力,用于冲锋陷阵。档次居中的马用于日常的普通骑乘行军,最差的那匹马,就负责驮运盔甲和兵器。

    这么一来,既兼顾了日常行军,又强调了紧急情况下的高机动性,可谓是一举数得!

    马军全部出城之后,伴随着姚洪的一声令下,步军的大队人马,也浩浩荡荡的开出城外,跟在马军的后头,一路杀向盐州。

    灵州党项,原本共有五部,其中,叶河部落被狗头部落所吞并,然后得胜之后狗头部落,由于疏忽大意,又在李中易的偷袭之下,全军覆没。

    剩下的三部,实力没有叶河部落和狗头部落那么强大,又不甘心臣服于李中易,干脆转道去了盐州放牧。

    谁曾想,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九月初就下了第一场雪。对于恶劣天气没有丝毫准备的党项三部,几乎在一夜之间,羊群和牛群被冻死大半。

    草原民族过冬,如果羊群和牛群严重不足,即使勉强熬过了寒冷的冬天,也肯定会伤了部落的元气。

    按照三家长老的估计,如果没有粮食的补充,冬天过后,三个部落的人口,至少要减半。

    在草原上,人口就意味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