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老太公有请(第2/3页)  逍遥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陪我一起走一趟?”李中易笑着发出邀请,黄景胜和王大虎欣然应允。

    李中易连这么私密的事情都愿意带着他们,可想而知,在他的心目中,有黄景胜和王大虎的位置。

    把薛姨娘接回家中,安顿下来后,李中易吩咐上酒菜,陪着黄景胜和王大虎,一边喝酒,一边聊家常。

    经过闲谈,李中易这才知道,原来王大虎至今还是单身,一直住在黄景胜的家里。

    黄景胜家里有七房小妾,下蛋的一个都没有,不仅如此,黄景胜还参与了衙门里的同僚们,放高利贷的活动。

    李中易知道高利贷的危害,就借着酒劲做掩护,笑道:“赊贷(高利贷)有损阴德,你是我兄长,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黄景胜从善如流,马上承诺说:“我绝对不会让公子您丢脸,回头就安排管家,把赊贷的生意都处置干净。”

    “嗯,其实呢,你的商铺多,不如拿一间出来,做做质库(典当)的买卖。”李中易有心提点黄景胜,就提醒他,典当的买卖倒是很有发展前景。

    存在即是合理的!别说连钱庄都没有的如今,就算是金融业已经比较发达的后世共和国,典当行的业务都不容小觑。

    按照李中易的想法,本来可以合作开钱庄。只不过,那个本金需要量至少几十万贯起步,目前资金不足,暂时没办法开展。

    “敢问公子,这质库的生意,如果去做?”黄景胜知道成都府内有质库的存在,只是,他觉得那个来钱太慢了,并没有用心去琢磨。

    李中易笑了笑,解释说:“古董字画瓷器啥的就别收了,可以专门做谷物、土地、宅子、良田等抵押借款的买卖,比如说……”举了几个例子,详细说明了典当行业的操作精髓。

    “这门生意固然是好,只是我本金不多啊,才两万贯。”黄景胜愁眉苦脸地望着李中易。

    李中易当然知道他担心的是啥,就笑着点拨说:“你也别自己出面,让家里的老管家当大掌柜的就行。除了我自己投钱进来之外,回头再把成都侯也拉进来。这么一来,就没几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了。”

    “嘿嘿,这就太好了,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黄景胜做梦都想拉成都侯孟仁毅下水。

    今天早上,黄景胜已经找衙门里的人打听清楚了,成都侯乃是皇帝陛下最疼爱的亲弟弟,威风凛凛的蜀国第一侯,手握京城一半治安大权的右金吾卫大将军。

    换句话说,有成都侯这么硬的靠山撑腰,别说开一家质库,就算是垄断一部分行业,也是手到擒来。

    李中易见黄景胜面露喜色,就知道他已经想歪了。不过,李中易并不打算马上纠正他不正确的想法,这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去吃嘛。

    其实呢,李中易想做质库生意不过是个幌子罢了,核心目的还是想做粮食的买卖。

    中原政权,如今的后汉,将来的后周,因为连年征战而长期缺粮,严重依赖外购。

    据历史记载,后周世宗柴荣为了北征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故地,曾经派宰相王朴和赵匡胤四处购粮。

    最终因为后蜀和南唐的顾虑,导致军粮严重不足,耽误了北伐的大计,从而令柴荣遗恨终身。

    如果,李中易现在就开始布局,通过粮食生意搭上王朴或赵匡胤,甚至是柴荣的线,将来即使后蜀亡国,他的家人也会受到保护。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粮食,属于战略性的物资。以孟仁毅的身份,直接去操作粮食买卖,很可能遭到孟昶的猜忌。

    借着质库的名目转一道手,抵押粮食和直接收购粮食,属于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敏感度就小了很多。

    既然已经定下了大的方针,接下来,李中易话里话外,始终透露出以粮食抵押借贷为主要生意的目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