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5章 多事之秋(第2/3页)  逍遥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眼热,等等不一而足,李中易都只当没看见一般。

    “当……”清脆的小铜钟鸣响之后,有内侍从大殿后边现身,朗声喝道:“皇贵妃娘娘驾到,皇太子殿下驾到!”

    “哗!”除了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之外,绝大部分的朝臣,都不清楚内幕,殿内的秩序当即变得杂乱无章。

    有人交头接耳,有人大口喘气,有人甚至惊叫出声,“呀……啊……”

    就在这时,范质缓缓起身,凛冽的目光,默默的扫视了全场一周。

    很快,在范质不怒自威的强大压力之下,朝臣们纷纷低下头,闭紧嘴巴,各归原位。

    这便是首相之威!

    李中易在政事堂内的位次靠后,虽军威鼎盛,在群臣之中的人望,却严重不足。类似整顿殿内秩序的高难度动作,根本就不适合他,也不可能属于别人。

    范质没有说话,便镇压下了殿内的异动,李中易心里暗暗一叹,不懂军事的首相,即使威望再高,也威胁不到,至高无上的皇权。

    大周开国之时,太祖郭威便确立了军政殊途的规矩,大政归政事堂,军务归枢密院,皇帝居中掌总。

    范质再能蹦哒,手头无兵,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皇帝只需要一份诏书,数名侍卫,便可将其轻易拿下。

    嘿嘿,秀才造反,妥妥的一亿年无成!

    不大的工夫,小符贵妃手里牵着年幼的皇太子,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群臣们的眼前。

    直到这时,不知道内情的明眼人,才注意到,今天的御台之上,竟然同时摆了三把龙椅。

    小符贵妃和柴宗训,同时登上御台之后,有人注意到,皇太子坐到了坐侧的小龙椅上,小符贵妃却居于右侧略靠后的御座。

    等小符贵妃坐定之后,两名内侍快步上前,缓缓的拉下了正黄色绸制卷帘,挡在了小符贵妃的座前。

    有资格坐或站在殿内的臣子,大多是饱读诗书之人,有人立即意识到,这便是:垂帘听政!

    李中易以前没见过这种阵势,心里好奇之余,却转的是别样的念头:莫非柴荣快咽气了?

    接了小符贵妃的暗示,大庆殿总管杨向冲。手捧一份诏书,扯起大嗓门,高声喝道:“陛下有诏,群臣听宣。”

    首相范质第一个站起身子。拱手欠身,平揖九十度。

    咳,首相做了榜样在前,不想死的臣子,纷纷跪地听诏。等待着杨向冲彻底揭开谜底的那一刻。

    李中易学着范质的样儿,弯腰九十度,双手合抱,态度恭敬的作揖。

    跪在地上的张成炳,偷眼看了看站在前排的李中易,目光瞬间变得**。

    满朝臣子,有资格站在今天这大庆殿之上,不过区区八相而已!

    杨向冲虽然被割了那玩意,中气倒是十足,也识得许多字。

    李中易默默的站在锦凳之前。仔细的听,杨向冲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颁诏。

    诏书出人意料的长,杨向冲足足念了半刻钟,还没有进入正题,李中易暗暗摇头,废话实在是太多了。

    好不容易,等杨向冲宣读诏书完毕,龙体欠安,贵妃垂帘。太子监国的准确讯息,也就很自然的传遍了大殿内外。

    还没等群臣们醒过神来,今上的第二份诏书,又通过杨向冲的嘴巴。传入到群臣们的耳内。

    这份诏书的词句,异常之华丽,文字十分优美,李中易细听之下,却是立后之诏!

    李中易抿了抿嘴唇,柴荣快不行了。贵妃垂帘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立小符贵妃为后,就免除了可能的后患。

    李中易不太懂立后的规矩,张成炳整日里和典籍打交道,他心中暗暗吐槽:垂帘和立后竟在同时进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