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四六章 骠骑耀武(第1/4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是中秋好时节,邺城的喜庆气氛也是越来越重了。

    得胜归来的大军祝捷耀武,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前一次耀武的路线是沿着黄河,并未包括魏郡北部的邺城,对邺城百姓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次。

    除此之外,这次耀武的意义也与之前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骠骑将军前次行军耀武,是在河北大战之后不久,主要目的是以强横武力震慑四方不臣,接应河东白波东迁。但这一次,除了祝捷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坊间传说,说是关中动乱,天子看透了曹、董乃是一丘之貉,在几个忠心侍卫的护持下,从长安出奔,现在已经到了魏郡境内!

    如果传言无误,那这次大军耀武就有了新的一层意义,这是要在天子面前献捷阅兵啊!

    就天下大势而言,青州逢迎天子可能有着多种多样的意义,但对百姓们来说却没那么复杂。这么多年以来,大家伙儿算是吃够了这乱世的苦头,什么是乱世?就是君不君,臣不臣,一切的一切都偏离了正轨,所以才动乱许久,迟迟难以平定。

    现在天子来了青州,骠骑将军又是素来以忠义闻名天下的,肯定不会像董卓、曹操这些乱臣贼子一样对待天子,这样一来,一切自然回归本来的轨道,太平盛世指日可期了。

    人心思汉,思念的并不是汉室皇族,而是从前的那些太平安稳的日子,天子归位,对很多人来说都算是个很明显的征兆。

    当然,在整体气氛比较开放的青州,随大流的人相对有限,普通的农夫倒还罢了,那些常年居住在大城邑的人,即便是个普通的挑夫或者赶车的老板,对此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八月里下了几场小雨,不过大军入城这天,天气却很好,老辈人都说这是天公作美,乐见其事——下小雨之后地面潮湿又不泥泞,大队人马走在路上也不必担心尘土飞扬,让人扫兴。

    魏郡素来是冀州的中心地带,做为治所,邺城的人是稠密,大家都怕来晚了没有空地方,早早的过来,有人带着早饭过来,有人干脆就不早饭。

    据说是从东面的建春门入城,天蒙蒙亮,就已经有不少人在那边等着了。除了冀州的治所之外,邺城还一度做为战国七雄之中的魏国的陪都,城内建筑的布局极为整齐,东西的建春、金明二门之间,由一条能容下八辆马车并行的驰道相连,非常适合大队人马通行。

    百姓们在街边瞅着,宽阔的东西驰道两旁,那些酒楼茶楼的二楼高处,早早的被人预订一空,有钱人家都定了位置,准备到时候舒舒服服的看个热闹。

    酒楼还好,茶馆这种新兴的商铺流行的时间还不长,二层楼这样的场合毕竟是少,有那出手豪阔的富贵人家,还想看这个热闹,还不愿意和别人凑在一起,干脆花钱买下了路边的宅院,在里面用竹木搭起高台。

    不过,不管是这等在楼上的,还是在高台的,照例有两名卫士驻守,在屋顶和城楼上,还影影绰绰的有不少影子,懂行的人都知道,那是控制高点的弓弩手。有不少人感到奇怪,说何必这般的小心翼翼,大军行进,难道还会怕两边的百姓攻击不成?

    这些终究是小节,心里无亏,又熟知骠骑军不扰民的作风,不管懂不懂行,对那些弓箭手都没什么可在意的,人们谈论的焦点问题,主要还是关于天子的。

    “天子来了未必是好事啊!天下乱成这样,说到底,还不就是桓灵二位先帝不肯好好打理天下吗?罢黜了朝中的正人君子,重用贪鄙无能的外戚和宦官,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先帝更是明码标价的卖官鬻爵,能有个好儿才怪呢。”

    “可不是么,骠骑将军一门忠烈,当今天子却是个从未经历过大事的,一直被董贼囚在宫苑内不能理事,万一不管不顾的指手画脚起来,骠骑将军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