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第1/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辽东太守长居边地,性情剽悍,与中原群雄大有不同,而其人的经历又很特殊,得到了先秦墨家的传承,若是以普通的方法出使,恐怕很难达到主公的预期。稍有不慎,战事便有可能扩大到整个辽东,极大的妨碍主公的大计。”

    “文远言之有理。”王羽点点头,对张辽的分析表示认可,问道:“那么,这非常规的出使方式……”

    张辽答道:“辽尝闻,主公去年在淮南,曾遣鲁子敬往寿春,名为出使,明里只是敷衍了事,暗地里却花了不少心思,可谓双管齐下,成功的压服了蠢蠢欲动的袁术,末将以为,今日之事,和当日颇有几分神似,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唔,你不说,本将几乎忘了,确实有点像。”王羽摸摸下巴,想起来了。

    当日陶谦病故,自己轻骑南下,袁术受人唆使,觉得有机可乘,明里暗里做了很多手脚。他的阴谋没什么了不起的,轻易便被破去,但事后的麻烦却很不小。

    自己若兴师问罪,以势压之,袁术那脾气,说不定会恼羞成怒,两家就此大打出手。

    袁术不懂练兵,也没有耐心训练精锐,所以淮南军人数虽多,但都是招降纳叛而来,战力很普通,不足为惧。不过,要是自己因此小瞧了袁术,调动主力攻入淮南,搞不好就会陷入泥潭之中。

    王羽可没忘,历史上袁术称帝,曾被曹孙刘加上吕布合力围攻,虽然袁术就此一蹶不振,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在这种豪华阵容的围攻下,他居然挺下来了。

    到底是他的韧性超强,还是淮南地利的缘故,王羽不想深究,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淮南军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对付,打淮南,那就是个坑!

    所以他和鲁肃商量了一下,利用青州的情报系统,结合出使的机会,给袁术来了个自下而上的双管齐下之计。最后软硬兼施,在给袁术留了面子的同时,成功的说服袁术,将其重新拉入了青州阵营。

    事情过去了,王羽自己肯定不会念念不忘,却没想到张辽记得这么清楚,看起来很是下过一番功夫研究的样子。

    经张辽这一提示,王羽想一想,也觉得有道理,沉吟道:“在辽东也建个使馆?这倒是个办法,与其说个天花乱坠,不如拿事实说话,态度摆出来,关键的时候再提醒几句就可以了……只是这样一来,文远你肩上的担子可就重了。”

    “辽愚鲁之人也,蒙主公不弃,简拔于行伍之间,岂敢不尽心竭力,为主公筹谋?”张辽躬身抱拳,朗声说道:“末将愿立下军令状,此战胜负固不待言,只消稍稍堕了我骠骑军的威风,必提头来见!”

    “诶,哪里用得着这么严重?点将的是本将,若事有不谐,也是本将的眼光有问题,何况战争这种事,七分在于事先运筹,三分才是沙场争雄……”

    对军令状这种东西,王羽一向没什么感觉,但他也知道这是这时代武人表决心的通常方式,于是也不多说,摆摆手道:“好了,不说这些虚的,你是东征的主将,既然你有把握,那就照你的套路来。”

    “张辽拜谢主公!”

    他二人一问一答得很快,其他人有的听得有会于心,但也有人懵懵懂懂。

    太史慈就属于后者,他向身侧靠了靠,凑到赵云耳边,轻声问道:“子龙,主公和文远说什么呢?怎么好好的,突然就要立军令状了?不就是派个使者么,居然搞得这么复杂。”

    “小弟也只是听了个大概……”赵云听得很认真,下意识回答道。

    “说个大概就行。”太史慈倒也不嫌弃。

    赵云低声解释道:“文远将军的意思,似乎是战前先放着辽东不管,使者派过去,却不会做太多沟通,也不会逼着辽东太守表态,等到东征结束,亲眼见证了我军的战力,他就应该知时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