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四二章 此间事了(第1/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金秋,中平四年眼见着又要过完了,因陶谦病死引起的江淮巨变已经接近了尾声了

    对王羽、刘备等身在局中之人来说,这段时间很漫长,但就诸多旁观者而言,这一连串的变故发生的太快,太突然,让他们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徐州的几大实力派对青州的狙击,以全面溃败而告终。

    刘备、曹豹先后败亡,全军覆灭不说,连本人都下落不明,不出意外的话,这二位算是一蹶不振了。

    阙宣则充分表现出了无知且无耻的暴发户特性,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投靠王羽,就是江淮剧变中最大的转折点了正因为他投敌,王羽不但轻易解决了一个敌人,更是在对下邪的攻略中占尽了先机。地方实力派只剩下了半个广陵做为最后的据点,虽然不能就此盖棺定论,但他们再势恢复从前的声势却很难了了

    另一方面,王羽和别策大打出手,身为一方诸侯,却玩起了单挑,最后甚至还动了拳脚,很是惹来了不少讥嘲声,毕竟太不体面了。

    最后虽然再次成就了王羽的勇武之名,但刷策失之桑榆,却收之东隅,周瑜在江东的表演,轻而易举的震动了天下。刷策的威胁,由此脱离了地方上小打小闹的范畴,正式被诸侯们纳入了必须要考虑的范畴了

    不过,这一切都比不上王开和袁术再次结盟的影响来得大了

    这项盟约达成后,青州的南北两个方向都暂时消除了被兵的风险。可以集中大部分力量西进,来争夺中原。

    而此东能阻挡他的曹操却正和董卓占得如火如荼,虽然在东线并非没有布置,留守部队相对袁术来说,或许称得上强大,但在瞟骑六军的主力部队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了

    要不是还有许攸和刘虞这个希望在,即便是曹操,也只有徒乎奈何,感叹有心争雄,却时不我与了。

    当然,以袁术的朝三暮四的性格而言,这个盟约不算很稳固,但王羽提前做好了准备,新鲜出炉的雕安郡,无疑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不安定的因素。

    除了睢安郡之外,王羽还修改了徐州的行政区划分。

    由于睢安郡的设立,下郊已经有半数的领土被分割出去了,所以,王羽干脆废下郊郡,将原下郊东部的地域和广陵郡淮河以北的地域合并,置为临淮郡。临淮郡仍以淮阴为治所,成了存在于广陵与东海之间的军事缓冲区。

    有了这个缓冲区,广陵豪强固然松了口气,青州方面同样省去了不小的负担。

    青州军并未在雕安、临淮二郡驻军,在接壤的边境地带也只有少量部队驻防,主要职责是警戒而非防御。

    下郊城这个战略要地并入了东海,张颌分兵两处,分兵驻守下郊、彭城,主力在彭城,下郊为辅,军事重心就此向西转移。

    与魏郡、鲁国的两支大军相呼应,青州过半的军力都投入到了西线,中原攻略呼之欲出。

    诸侯们当然不会乐见于此,但也没人能拿集有效的对策来。江淮一带,有实力对青州军做出牵制的,只剩下了袁术和羽策,前者已经和王羽一个鼻口出气了,另外一个正将矛头指向荆州。

    就在周瑜扫平江东实力派诸侯之后不久,一些奇怪的言论开始流传,话题各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却相当一致,无一例外的旧事重提,将当年的襄阳之战拿出来说事儿。

    这无疑对孙策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虽然目前他正忙于安定地方,没有调集兵马西进的意思,但荆州消息,刘表已经接到了羽策的交涉。

    按照羽策的要求,刘表必须交出当年参与谋划和执行的凶手,并且为羽坚拔麻戴孝,祭奠英灵,才能得到他的原谅。若不然,就等着沙场上见真章吧。

    这是很有孙策特色的交涉,和战书也差不多了。刘表虽然并非暴躁之人,可见信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