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王羽一直紧锣密鼓张罗着的东渡计划,诸侯们基本都是嗤之以鼻的态度。有人认为这是王羽的瞒天过海之计,所谓东渡,肯定是要算计某个沿海的诸侯了;也有人认为他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发神经,总之没什么好说法,也没几个人信。
连公孙瓒都派了使者来,向王羽确认此事,并劝告王羽,虽然中原显得很平静,但平静下面蕴藏的,却是巨大的风暴,认为王羽还是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原。
这就是曲高和寡的烦恼了,王羽倒也不会刻意去解释什么,反正解释了也不会有人理解的。就算是在青州内部,如今也有很多人对此持保留态度,其中甚至包括了田丰、国渊这样的重臣。
没办法,谁让华夏没有航海的传统呢?
别说是在汉朝了,就算到了后世经济极度繁荣的宋朝,以及七下西洋,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舰队的明朝,都没在航海方面下什么功夫。
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原来说,人们没有热情,也没有动力去探索海洋。王羽先前一直任由垦荒令持续而不采取任何动作,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如果中原没有土地了,会不会有动力愿意向外探索呢?
南洋什么的很远,近期内不能指望,但离得比较近的那两处呢?辽东的那个半岛,与其放任其滋生细菌,还不如作为殖民政策的演练;东面的那个遍布金银的岛国,与其让那些宝贝就那么放着,还不如就此掀起一场淘金热呢。
就是因为东渡的计划,王羽才极力要先完成商业的初始规划。等商业运作一段时间,相对成熟些了,探索船队也该有成果了。到时候掀起殖民、淘金的大潮,不就无缝连接了吗?
即将推行的新货币制度。也可以说是金融系统,也会借着这股风潮成长起来。只有到那个时候,青州的休整才能算是彻底完成,王羽也可以放心的展开中原攻略。
因为那时以新政为中心的政经体系,会自动的容纳并感染新占领的区域,驱散或改造旧有势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地方上的抵抗,使其成为骠骑军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这些想法。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即便对田丰等人,王羽也没法解释,解释了也很难解释得通。太复杂了,太超前了,太有预见性了。
反正自己能控制得住大局,确实也没必要事事都向属下解释,王羽想得很清楚,等到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再让众人感叹自己的高瞻远瞩好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王羽才必须留在高唐,不能象以前那样四处征战。只能看着部将们逞威。
好在今年也没什么大的战事,现在青州军最风光的部将不是五大上将,也不是方显峥嵘的徐庶、张颌。而是周仓。
周仓是青州的水军统领,虽然被海军抽走了不少人手。但他麾下依然有战船数百,水军数千。这支水军携河东大胜的威风。打着护航的旗号,往来于黄河流域,其中包括了黄河的各个支流,可谓威风八面。
张杨的水军在孟津一战中都被抄走了,吕布现在和青州的关系很暧昧,只要青州水军不威胁洛阳的关隘重镇,他也不能就此兴兵相向。何况,并州军同样没有水军传统,真打起来恐怕也是自取其辱,吕布当然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青州水军对诸侯们有益无害。
商品一旦流通起来,紧接着就是领地的繁荣和物价的下跌,这一点,在河东,以及三辅一带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青州的商团循水路抵达前,长安的物价已经上升到了很恐怖的地步,一斗米十万钱,一担盐百万钱,朝中公卿大臣的生活都很窘迫,更别提普通军民了。
中原的盐几乎被青州垄断,胆大的不要命的商人穿越中原的战乱之地,辗转卖到河东,三辅,盐价自然高得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