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四四章 人人如龙(第1/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贾诩处事的老道圆滑,即便心里再怎么惊讶,也不会诉诸于外。接下来着一老二少还是走马观花,书院的全貌也渐渐展示在三人面前。

    书院的专业分得很细,单是所谓的文院这边,就分出了政法、商贸、经济、文史、艺术、教育等诸多学院,每个学院之中,还有细分。比如诸葛亮等人刚刚遇见的政法学院,下面就分出了律法、公共政务、民生等几个专业。

    一般的学员只须学习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了,不过,若是在完成学业之余,还有余力,也可以兼修多个学科  。

    书院中随处可见的讨论,内容各异,性质却都差不多,都是各专业涉及的内容。诸葛亮和庞统甚至听到了几个文史专业的学员正在议论王羽关于称帝的那番论述,各自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王羽此举大公无私,为后世竖立了好榜样,开万世之太平。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神器无主,有德者而居之,若是王羽不肯登上大宝,又何以保障江山永固,时代太平呢?

    新旧观念,各有不同,在争论中酝酿、发酵着,引起了诸葛亮、庞统的思考,直到另一位少年一语道破天机,他说:骠骑将军若要称帝,那将来维护的就只是一家的统治,不称帝,他要维护的就是涉及整个天下的政治体制。

    诸如此类。

    在王羽刻意的培育下,在思想还没有儒家全面禁锢,飞扬着个性的汉末。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着,闪烁着。正在中原群雄的知觉之外,渐渐成形。总有一天会成燎原之势。

    错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诸葛亮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被世人简单的当成王羽聚拢人才的泰山书院,竟然有这么多特异之处。无论多么离经叛道的思想,在这里都可以畅所欲言,光明正大的公示于众。

    这个书院未来到底会有怎样的发展,以诸葛亮的聪慧,一时也难以揣测。但有一点他是确定无疑的,如果留在高唐,留在这个神奇的书院里,生活一定会变得很有趣。

    庞统虽然没说话,但眼中却也闪着光。

    特别是在看到了书院的藏书阁之后,两名少年的眼睛一下瞪得溜圆,眨都不眨一下,更别提移开视线了。

    “天啊,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书?”诸葛亮失声叫道。

    不是诸葛亮少见多怪。只是这个时代,书籍是极为重要的财富。在纸和印刷术没有流行前,书多半都是刻在竹简上的,老师教学生。一般都是口授,学生记在脑子里,等老师讲完。自己想办法记录下来。记忆力若是不好,连入门都难。

    至于赠书。就像张良与黄石公的传说那样,老师赠书给学生。差不多就是衣钵相传的意思了。那些名闻于世的大儒,通常都有相当规模的藏书,就和武将的兵器一样,书,就是文人的存身之本。

    而书院的藏书阁中,藏书足足有数万册!只是一眼望过去,那一排排,摆放得齐齐整整的书架就让人目眩神驰了。

    就算是将当世名声最响亮的几位大儒的藏书加起来,恐怕也达不到这里藏书的十一,天知道王羽到底从哪里收刮到了这么多书。

    而且,这些书不是写在竹简上的,而是纸质的书。书页上的墨迹尚新,发散着淡淡的墨香,令得整个藏书阁都充满了书卷翰墨的气息。

    “阳人之战后,董卓花钱买路,逃回关中,当时的条款中,就有这么一条……”

    在这样的地方,贾诩的话语中也带了一丝庄严肃穆之气:“在这里的,有大半是宫中的藏书,董卓不识货,连讨价还价都没做,就将书送给主公了,不过,当时的情形,他也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贾诩语气变得沧桑起来,感慨着,回忆着:“有了宫中的收藏,书院就有了最好的基础,再加上蔡中郎、幼安先生等教授的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