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六一章 寻人终有迹(第2/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河北大战连场的时候,江淮也不太平,袁术、刘繇陈兵大江两畔,很是战了几场。袁术兵多将广,刘繇占据地利和水军的优势,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这种情况下,袁术调转矛头,找其他方向扩张,也是很正常的。

    以袁术的位置,他可以选择的方向虽不少,但比较现实的却不多。

    豫州有他的仇人曹操,江夏则是袁术的苦主刘表,袁术起兵后的两大仇人,他哪个都惹不起,最后也只剩下个徐州了。

    徐州是盟友?那倒是没错,可陶谦身体每况愈下,徐州中平二年间的乱势,也是天下皆闻。这么块肥肉,让袁术如何能忍得住不吃?

    再说,袁绍死了,曹操之后也没再提同盟这茬。中原对立的两大阵营,已经是过去式了,再抱残守缺,倒是有可能一个个的都变成青州的附庸。

    对心比天高的袁术来说,这可不是一个能让他轻易接受的结局。抢占徐州,与青州分庭抗礼,就成了他最现实的选择。

    贾诩从书架上找出一张舆图,摊开后,指点着彭城的位置说道:“事实上,袁公路已经有了先手。许攸只是提出了个理念,不足为惧,但占据彭城的孙策就很关键了,他的动向,直接会牵动江表地域的局势,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亦不为过。”

    “就是孙文台的那个儿子,扬言要与主公一分高下的?”田丰在谋略方面参与得少,但孙策的名字他还是很清楚的。

    “就是他。”贾诩点点头。

    “此人看起来就是个莽夫,何足为惧?”田丰好奇追问。

    “不然。”贾诩摆摆手,看向王羽,笑道:“孙策与主公的恩怨,诩已经打探清楚了,其实就是源自于孙文台当年的一句话……”

    用讲故事的语气,把当年那段往事讲述了一遍,贾诩笑得很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思:“这就是盛名之累,主公实不可不慎也。”

    王羽翻了个白眼,心中又好气又好笑,腹诽道:“这个孙策,简直就是个小孩子,一句话的事,至于这么耿耿于怀吗?如果而两家为此而交兵,流血漂橹,死伤狼藉,死伤的将士们还真是冤呢,这就是一句话引起的惨案呀。”

    “主公想在阵上会他?”贾诩听出了王羽语气中的兴奋,当下又是一盆冷水泼了过去:“这恐怕有点难。南面的情报已经传回来了,首先,主公您点名要重点搜寻那人,已经有了着落,正在接触之中,此外,就是关于孙策的那位少年军师的……少年俊杰,确实不虚。”

    王羽心下一喜,继而又有些担忧。

    他不担心周瑜,此人本来就很有本事,若是孙策不死,他的锋芒也不至于一直压抑到赤壁之战时才绽放出来。

    他担心的是贾诩说的那个重点目标。此人在后世的名声未必比郭嘉大,但也是个重量级的人物了,特别是对目前的青州来说,是个绝佳的补充。好容易找到了人,可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

    “主公?”见王羽不答,反而有些神游天外的意思,贾诩试探着唤了一声。

    “嗯,你继续说。”王羽这才回过神,自嘲似的摇摇头。自从失了郭嘉之后,自己好像变得有些患得患失,多愁善感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若我与周瑜易地而处,大可以彭城为筹码,左右逢源,引袁术与徐州交战,自己则趁机挥军南下,借着江东主力为袁术所牵制的时机,大举渡江……”

    若是周瑜在此,肯定会大为惊讶,贾诩的分析,基本上就是他给孙策出谋划策的原话。除了少许细节不同之外,整个计划都像是有如亲见一般。

    所谓二虎竞食之计,说白了就是挑拨离间,趁机占便宜,这种心理战是贾诩最擅长的,凭高而观敌,又有什么预测不到的?

    王羽没来得及作答,田丰已是忧心忡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