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九四章 再失良机(第1/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仁、史涣一死一逃,战局最终还是没有逆转。

    几个时辰前还耀武扬威的两万大军,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除了地上七扭八歪的尸体和被丢弃的旗鼓辎重,以及一簇簇抱着头,蹲成一圈的俘虏们,再没留下任何痕迹。

    战云散去,原野上欢呼四起。

    以少胜多,却在付出很小的代价的情况下,打赢了这样一场大战,将士们当然有高兴的理由。不过,东阳城下的百姓却比他们更兴奋。从敌人的屠刀下死里逃生只是其一,更让人激动的是,青州军真的又打回来了。

    当然,包括青州众将在内,谁也不确定远方的狼烟到底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冀州的主力大军依然如同浓重的阴云一般,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不过,却也没人真的在意,爪牙已经被斩断,袁绍的最终溃灭还会远吗?

    青州军打回来了,就代表着暴*的远去,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的吗?

    雷鸣般的欢呼声中,赵云和太史慈再度相逢。

    “好啊,大哥,你在清河做得好大事。”赵云的脸上挂满了阳光的笑容,带点戏谑,语气也有些揶揄,看起来就像是个带点调皮的邻家男孩,全然看不出适才斩将夺旗的威风。

    “少来!”太史慈可没有死里逃生的感慨,他这会儿心情糟糕着呢。

    他的性格很豪爽,很少纠结什么,不过此刻多少还是有些郁闷。早知道赵云会来,他何必冲的那么凶呢?清点过后,和他一起冲阵的三百勇士,伤亡过了半,当场战死的就有一百多。

    “主公让俺来接应你,却反过来让你给救了,还折损了这么多兄弟……唉。”太史慈摇晃着脑袋,唉声叹气。

    “是小弟捡了便宜还差不多。”赵云并不居功,他也看出义兄在纠结什么了:“若非大哥缠住曹仁,他未必会以疑阵迎战,还有大哥在河内军中伏下的细作,同样是此战全胜的关键。”

    说着,他向周围一指:“还有这些,古人尝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经此一役,主公的仁德之名势必遍传天下,为世代所景仰传颂。”

    见他说的认真,太史慈不由有些好笑:“好了,好了,我说子龙啊,你能不能不要这么严肃?你今年是十七,不是七十,搞得像个小老头似的干什么?对了,你怎么来的这么及时?要是再晚点,说不定咱们兄弟就见不到了。”

    赵云倒也不生气。

    他的武艺专找人破绽,他本人说话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的,让人丝毫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性格,放在中年人身上,都显得过于老成,以他一个少年人来说,就不是有点老成的问题了。

    严格来说,他的性格和太史慈以及徐庶差距都挺大,太史慈跳脱,徐庶擅机变。不过,也不知是不是性格互补的关系,相处下来,三人交情却很好,最终还借着太史慈讨徐庶便宜的契机,结拜成了金兰兄弟。

    他自动过滤掉了太史慈前面的调侃,认真的回答起后面的那个问题来:“皆是仰仗主公的威望所至……”

    赵云迟迟不出现,曾经给了曹操很大的压力,甚至为此放弃了在聊城与王羽分胜负。

    实际上,赵云之所以耽搁了这么久,不是王羽的诡计,也不是因为北方的战乱,只是因为,他招的兵实在太多了,远远超出了预计!

    包括曹仁在内,曹操麾下的众将,多有远赴他乡募兵的经历。曹仁在淮泗之间,曾募兵千余,夏侯惇在丹阳募兵也是差不多的数目,不是他们不想多募,只是在外募兵,花费的钱粮和时间都很多,远没有在辖地内招募有效率。

    曹操遣人在外募兵,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领地。王羽遣赵云北上募兵,一则青州屡经战乱,人力物力都相当匮乏,所以他在辖地内征兵,也一直很谨慎;另外,也是因为兵种的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