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六六章 反贼须专精(第2/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让他们对抗张杨的大军,难,不是一般的难。

    心里是这么想,但话显然不能这么说,李十一低声答道:“将军,您这个法子,恐怕有点不对路,还须另谋他策。”

    “这还能谋什么他策啊?”太史慈胆子大,却不莽撞,他不会真的以为,三百人能对抗上万敌人,就算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将游击战法发挥到极致,充其量也就是多灭掉几个运粮队罢了,影响不到大局。

    当然,主公对自己也没报多大希望,只要自己装得像是赵云兵至,让袁绍有所忌惮,就已经达成了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取得的任何战果,都是意外之喜。有,自是多多益善;没有,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换了于禁领军,很可能会满足于目前的进度,不会做过多的冒险,但太史慈可不是于禁,既然已经想出了对抗,并覆灭张杨的计策,他就不可能退而求其次,超标完成任务,才是他的风格。

    不过,他再怎么积极也没用,村民怕他,更怕张杨的大军,他说的话人家根本听不进去,更别提跟着他打仗了。

    正尴尬时,裴元绍凑了上来:“将军,请借一步说话。”

    看到裴元绍,太史慈眼睛顿时一亮,反手一把扯住对方,急吼吼的问道:“老裴,你是黄巾,你应该干过这个,快,给我出出主意。适才他们明明就很凶悍的啊,这会儿怎么就变成这副模样了?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虽然是黄巾出身,可裴元绍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身份,尤其在他和周仓起了投靠王羽的念头之后。被招安的义军,跟正规军将的待遇肯定不一样啊,贼军出身,先天性的就矮人一头不是?

    不过一路相处,他也熟悉太史慈的风格了,知道对方性情豪爽,不拘小节,他现在说自己是黄巾,纯粹是出于欣喜,没有半分轻蔑的意思。

    想想也是,黄巾,不正是这个时代,最擅长鼓动人心,揭竿而起的一个组织吗?让百姓拿着竹竿木棍对抗汉廷最强大的正规军都做得到,张杨这点威胁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裴元绍要说的,本来就是这事儿。这是他难得的立功机会,岂能不好好把握?

    “将军,您的话大体上是没错的,之所以起不到破釜沉舟,令百姓背水一战的效果,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不是只有奋起对抗这一条路可走,他们还有退路。”

    “退路?难道他们还能去投靠张杨不成?张杨会愿意接纳?”太史慈疑惑道。张杨对百姓不感兴趣,他要的只有钱粮而已,百姓投靠过去,顶多也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落下实惠,大多数人还是要出人出粮,和先前不会有什么两样。

    “那倒不是。”裴元绍摇摇头,胸有成竹的说道:“但他们可以跑啊。”

    “跑?跑去哪里?”太史慈的眼睛瞪圆了。

    “那可有得数了。”裴元绍扳着手指,一一计数起来:“可以上山躲起来,或者其他郡县投靠亲戚,再或者……”

    “这时节,这么多人,躲上山?”太史慈觉得不可思议。外逃避祸的经验,他也有过,但和现在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他去辽东有船坐,还有人接应,就这样,他也只能把老娘留在家里。现在这隆冬时节,跑到山上去,这是要自杀么?

    “不,老弱可以留在村子里,留下刚好够用的口粮,青壮和年轻女子则带着多数财物上山,时不时的下来看看。张杨再来,顶多也只能把老弱的口粮抢走,到时候山上可以再往下送,只要能熬过冬天,熬到仗打完,他们也就安全了。”

    裴元绍用平静的语气,描述了一个相当残酷的可能性,偏偏这个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几率相当之大,听得太史慈都是阵阵发寒。

    这样折腾一通,得死多少人啊?在山上冻死的,在山下饿死的,征粮队完不成任务,说不定还要泄愤,天知道那些家伙会用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