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二五章 田丰治政(第2/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威震慑,也不失为良法,但对那些盘踞山中,消息不灵通的人来说,这样的程度还不够。丰以为,应该设立门槛,让那些人知道机会来之不易,这样才会有人珍惜。”

    “原来如此。”王羽恍然大悟,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吸引人,这个道理自己是懂的,但却没想到,这道理还可以应用在这里。

    “首先,应该设下时限,三个月,即春耕之前……其次,作为痛改前非的证据,须得大义灭亲,如果下山之人,缴上一名同伙的脑袋,可以允许其保留贼赃,提供确实的情报,可以领取安家费……另外,这些悍匪既然连会盟都没来得及,想必躲得也比较深,要设法尽快将消息……”

    限时,投名状,加上宣传攻势,这一套连击仿佛狂风骤雨一般。在这样的攻势下,青州境内最后那点小火苗肯定瞬间就熄灭了,剩下点火星,正好让太史慈发泄一下郁闷。

    “先生高见。”王羽找不到什么可补充的,讲大略,他可以折服田丰,但说到这些细节,他就只有瞠乎其后的份儿了。

    “屯田、尚武之事,亦是同理……”王羽从善如流,田丰也是受到了鼓舞,他的劲头更足了。

    王羽提出的尚武理念,其实就是秦、西汉时代的制度。

    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每年由各郡国按年龄征集起来服兵役,郡国的尉官负责征集与训练,谓之“都试之制”。

    这样征集起来的士兵,在郡国就是郡兵,负责境内治安。此外,还有轮流宿卫京师和屯戎边境的义务,二者合计,一般人各二年,定期替代。当他们宿卫京师时,就是中央军;当他们戎守边境的时候,就是边防军。

    除了天子身边常备的御林军之外,当时全国的部队在训练和装备上,都没有太大不同,只有实战经验会有所差距。

    这些士兵都不是职业的,结束兵役之后,就是普通的百姓,所以,秦、西汉时期,民间的尚武之风极浓,在边境地带,随便组织起一群百姓,就能以之成军,抵御外寇。

    从东汉开始,由于国力不复从前,兵制也随之崩坏,都试之制取消,郡兵改以招募方式和从刑徒选拔来替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但军队的战斗力却大为下降。

    时值乱世,王羽提出恢复秦汉兵制,对田丰这样心怀大志,致力于寻找雄主,并辅助之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他自然要尽心竭力将政略加以完善。

    “不应该一开始就均田薄赋,主公在泰山约法三章,为的是安豪强之心,以免在进军青州时,后路不稳。在青州,主公无须如此,贼众虽然多属无辜,被挟裹而来,但终究不能将其视为与普通百姓一般,须得加以分化,丰以为,屯田之处,可将田赋设为六成……”

    “六成?”王羽微微一怔。

    “依照主公的初衷,新选拔出来的官吏,从县令到亭长,都由将军幕府和刺史府直辖,这样一来,就省去了中间环节,屯田的百姓,除了上缴刺史府的税赋之外,不用再缴纳任何支出,税负看起来很重,实际上比从前还要轻上不少呢。”

    田丰跟孔融等名士最大的不同,不是智商或者才华,而是对实务和熟悉程度。换成孔融那些人,听了王羽的新政方略,八成也是要拍手叫好的,却不可能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别提说出田赋与百姓实际负担的区别了。

    “原来是这样。”王羽点点头。

    “青州由乱及治,对刚刚变换身份的百姓来说,能有条活路就已经让他们心存感激了。当然,人心不足,待到两三年之后,或许民间会有怨言,但主公也可相应的设下逐年减免的章程。”

    刚进来的时候,田丰尚且一脸疲惫,但说着说着,他脸上就泛起了红光,也不知是说得兴起,还是因为策略被全盘采纳而感到激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